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发布作者:东滩产研院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孕育了园区经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与改革开放历程息息相关。纵览改革开放的激荡历程,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1年),是产业园区的探索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92—2002年),是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2003—2006年),是产业园区的整顿发展时期;第四阶段(2007—2012年),是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时期;第五阶段(2013年至今),是产业园区的改革创新时期。

一、探索发展时期:1979—1991 年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产业基础异常薄弱,发展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打开国门、引进外资成为大势所趋。由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由上海、青岛、大连、宁波等14个沿海城市到浦东开发,我国逐渐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局部到整体的沿海开放格局。

期间,国务院在沿海12个城市先后批准建立了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受到建设资金、产业基础、人力资源、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园区并没有取得“大规模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及扩大出口”的预期发展效果。1991 年,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口额仅为11.4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总额仅为 13.77亿美元,且引进项目以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运动鞋生产线、冰箱生产线等。

这一阶段,产业园区在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方面,以经营土地获取园区建设资金,以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吸进项目入驻成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产业园区逐步确立了“以发展工业、利用外资、出口创汇为主”的发展方针。

二、快速发展时期:1992—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结束了意识形态的争论,我国开放格局开始由沿海向沿江沿边进而向内地延伸,例如1992年开放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长江沿岸城市,1992年开放黑龙江省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辉春市和内蒙古满洲里市4个边境城市,就此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高潮,大量国家级、省级、市级甚至县级开发区、高新区开始出现,产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产业园区在工业产值、利用外资数量、出口额等方面飞速增长,以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园区逐渐成为所在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园区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以上海浦东为例,2000年有超过7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这里投资,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机构。

三、整顿发展时期:2003—2006年

到2003年,全国各类开发区就高达6000多家,规划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很多产业园区盲目圈地、乱批乱占、未批先占、耕地撂荒,造成国家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耕地锐减。在此背景下,一场整顿开发区的风暴自上而下席卷而来。

2003至2006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关于严格按照标准和政策界限抓紧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函》《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等整顿文件。经过整顿后,产业园区数量从原来的 6866 家减少到 1568 家;规划面积也由3.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 9949 平方公里。全国范围内的清理整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园区的重复建设问题,为我国产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转型发展时期:2007—2013年

2007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并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外需严重萎靡,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成为经济工作重点,产业园区进入转型发展时期。一方面,在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很多城市开始“退二进三”,以研发服务、设计服务、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及数据处理、文化创意等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开始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金石湾国际化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钢领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等;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立,多数产业园区开始转型升级,实施二次创业。

五、改革创新时期:2014年至今

2013年,《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的发表,正式吹响了国家高新区第三次创业的号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高新区走向新阶段。以2017年《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2020年《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标志,将体制改革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一起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全国开发区迎来了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