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域经济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综合开发

发布作者:东滩产研院 浏览次数:

流域经济是以江河为通道、以物流为纽带或轴心、通过流域内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而形成一定分工协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达的流域经济更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辐射源。

流域经济有着较其他经济区不同的特征,首先,流域是一种自然区域,河流是流域的纽带和中轴,更是流域经济最为核心的要素,围绕水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发挥流域经济价值的前提。其次,由于江河的贯通作用,使得流域成为一个关联度更高、整体性更强的区域,处于河流上下游的地区受到彼此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的相互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流域经济开发中更为值得贯彻。

我国的流域都呈现东西向延伸,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带,涵盖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的各类综合经济区,通过流域经济的开发建设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促进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河流域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淮河流域作为我国继长江、黄河后的第三大河,流域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探索淮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均衡发展举足轻重。


一、淮河流域发展现状与开发需求

1、淮河流域概况

淮河流域是我国东部与中部的连接中枢,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流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范围约3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65亿人,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4省40个地级市,涵盖郑州、徐州、淮南、合肥、蚌埠、阜阳、淮北、信阳、淮安、盐城等主要城市。

淮河流域自然资源富足,拥有淮南、淮北两大煤炭基地,农业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沿淮地区工业以食品及农副产品、轻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化工、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都处于初级阶段。


2、淮河流域开发需求

由于黄河夺淮的历史原因影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仍,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伴随着对水资源利用规划的不合理,产业布局的不科学,近现代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愈来愈严重,致使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大大落伍,与长江流域相比,远远未发挥大河流域经济的优势。在国家大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背景下,淮河流域亟待战略性综合开发。

近年来,沿淮省市一直在积极推动淮河流域一体化开发,但由于涉及多个省市的协调难度较大,实质性的落地成果不多。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未来发展,将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大河流域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涌现了许多经济发达的大河流域经济区,比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日本的东京湾流域,以及我国的长江流域,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为淮河流域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1、案例链接:田纳西河流域

美国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资源施行全面统一管理模式,成为大河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

田纳西河流经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约1450km,流域面积10.6万KM2,未开发前为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严重,年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

美国国会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田纳西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包括航运、防洪、水力发电、水质管理以及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管理,并且制定《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进行立法保障。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在水利、电力、农业、林业、工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田纳西流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其成为美国比较富裕、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

早期的田纳西河流域与淮河流域面临相似的问题,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航运能力较弱,主要产业相对低端、污染严重,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管理可以为淮河流域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思路。


2、案例链接:莱茵河流域

欧洲莱茵河流域通过“点轴面”的开发模式,以干流为轴线,通过上下游的协作,打造了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群和产业带之一。

莱茵河是欧洲第三大河,全长1320公里,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6个国家,在荷兰的鹿特丹附近入北海,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经过沿岸各国的共同努力和近两个世纪的开发建设,莱茵河流域集聚了近 1 亿人口,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康斯坦茨、巴塞尔、路德维希港、美因兹、法兰克福、科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鹿特丹等),以下游鹿特丹港为依托,沿莱茵河“黄金水道”,通过上下游产业协作,构筑了下游化工产业带、中游钢铁、冶金和机械等制造业产业带、上游山水旅游产业带,同时集聚了发达的贸易、航运、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

淮河流域也有着密集的城市群,沿岸省市产业协同性较强,存在协作发展的可能性,可以借鉴莱茵河的开发模式组织沿淮省市协作发展关系。


三、淮河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建议

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借鉴莱茵河“点轴面”发展模式,以城市建设为节点,以流域为发展轴,通过提升淮河流域的航运能力,打通流域物流通道,建设上下游分工协作的产业带,进而扩散影响整个流域辐射的发展,开创自身的“点轴面”发展格局。


1、以“黄金水道”建设带出淮河产业集聚轴

借鉴莱茵河发展模式,打通上下游的航运物流通道,促进流域更加便利的互动往来是流域经济得到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莱茵河航运量在欧洲各内陆河流中居于首位,也是世界货运密度最大的河流,船舶可以直达上游瑞士,同时依托鹿特丹港,完全连成了“江海直达”的航运网,通过“黄金水道”带出了产业集聚轴。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开发也可以将出海航道的贯通作为突破口,提升流域的航运能力,打造“黄金水道”,通过便捷低成本的运输吸引资源和产业集聚,建设产业集聚轴。


2、以港区为龙头,打造淮河流域开发开放先导区

港口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内引外导的重要节点,淮河流域广大的内陆省份有着深入开展对外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求,通过加强淮河出海港区建设,利用国外和沿淮内陆省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打造淮河流域开发开放先导区,拉动全流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沿淮各省市积极推动淮河从苏北入海航道的建设,特别是淮河入海水道若升级为航道,沿淮内陆省份出海距离将缩短2/3,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港区、滨海港港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依托这些港口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开展与淮河上中游在物流设施共建共享、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进出口产品加工、商贸等多方面的合作,打造淮河流域开发开放先导区,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先锋。


3、以城市为核心,推动沿淮城市群建设

借鉴莱茵河的发展模式,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成长核”,城市化能够带来人口和资源的集聚,推动工业化展,莱茵河干流上有近50座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是流域的经济、文化、科学、行政中心。

淮河生态经济带拥有许多城市,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城市辐射力不强,对流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通过建设沿淮城市圈,强化沿淮城市的辐射能力,以信阳、蚌埠、淮安等城市为核心节点,凝聚周围县市的向心力,促进资源集聚和优势共享,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更快更好发展。


4、增强区域间合作互动,打造我国第四大经济带

我国长江流域经济带、大陆桥经济带与东部沿海构成了“π”型生产力格局,淮河生态经济带是又一条横贯东西的发展轴线,正处于长江和大陆桥之间,可以通过与南北进行紧密的合作交流,共享长江流域先进的配套设施以及发达的经济基础,借势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契机,形成联动发展之势,增强流域的吸引力,拓展辐射力,打造我国第二大河经济区、第四大经济带。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