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与高铁站片区的发展模式

发布作者:东滩产研院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中国城市发展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经济社会效应正在推动城市功能和地位的变化,高铁站片区综合开发成为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助推器。在高铁网络建设的同时,各地也掀起了规划和建设高铁新城区的浪潮。10余年时间里,不乏成功的高铁新城区案例,如上海虹桥商务区、苏州高铁新城等,成为引领城市空间蝶变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有关高铁新城区的故事还将不断上演,今天,有了10年实践,高铁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高铁经济和高铁新城发展的经验,将为各类高铁站片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一、高铁站片区的类型

  高铁站片区的类型,需要从高铁站所在区域、城市能级和在城市中的区位条件综合来看。

1、区域属性

  高铁站的区域属性,首先看城市所在区域和所在城市群的能级大小,然后看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距离中心城市1小时或半小时高铁车程,高铁经济的发展潜力较大。对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铁站片区,高铁只是纯粹缩短了中长途旅行时间,无法直接承担大城市的溢出效益,高铁效应更多体现在旅游服务的空间拓展上。


2、城市能级

  高铁车站只是一个交通节点,高铁站片区发展离不开城市产业和市场的支撑。就大城市而言,建设高铁新城既能分流老城区的人口,又能集聚各类产能、商贸和物流等,成为新的城市增长极。对于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而言,受制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不高,建设高铁新城有利有弊。


3、城市区位

  高铁站片区最终还是要放在城市内部来看,在城市空间演变中,高铁站也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大部分高铁站选址距离主城区较远,这时就要看高铁站片区是否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一致,主要客流乘车方向是否顺路。比如衡阳东站,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往西,高铁站在东侧,而且很远,因此很难发展起来。根据高铁站点与城市中心距离划分为城市中心站、城市近郊站和城市远郊站。

2.jpg

城市中心站:紧靠城市中心,一般为原有站点改造站;城市中心站汇聚了市内客流与区域客流,是承载多种城市功能及城市再开发的地区,从原有单一的商业商务功能区逐渐演化成城市的中央活力区。

城市近郊站:靠近主城区但与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一般为城市对外扩张的功能性节点;城市近郊站与城市中心距离适中,承接城市中心功能溢出与人口外移,从以生产性产业为主的产业区逐渐演变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

城市远郊站:远离主城区,与城市其他功能节点都有一定距离,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城市远郊站对外联系和枢纽门户功能较强,获得集聚大量区域客流的契机,但需要一定的产业集聚点吸引客流,使其从中转站变为“目的地/节点”。


二、高铁经济与城市发展

  高铁经济主要体现在同城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和经济社会变革效应。首先,高铁的建设带来沿线的同城化效应,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休闲活动空间,推动城市功能在城市内及城市间的重新布局。其次,高铁打破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原有的基础交通、物流运输等格局,带动了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沿线的重新配置,从而带动产业在沿线城市的重新分工。第三,高铁缩短了沿线城市间的实际距离,促进思想观念的交流和学习,使得人的活动空间加大,这将极大地刺激人们的创造力,从而带来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变革。

变革一: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

  高铁站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民用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已成为上海市域最主要的集中换乘枢纽,也是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国际交通枢纽。


变革二:导入新经济、新产业

  借助交通便利和要素资源流动优势,高铁站片区成为各个城市新产业、新经济资源的主要汇集地。特别是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高起点规划高铁站片区,以本地产业和消费升级为依托,承接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服务外包和贸易电商等产业溢出,实现新经济、新产业的导入和培育。


变革三:促进城市旅游消费发展

  在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高铁带来的人流,对城市旅游消费的拉动最为明显。高铁带来的更大客流,让贵州、云南等远途旅游业迎来新的腾飞,旅游人次和收入实现倍数增长。而在城市群内部的短途旅游上,高铁带来的增长效应更为明显,如婺源、德兴等城市迎来自驾游之外更广泛的客源,如老年客群。


变革四:推动区域城市重新洗牌

  高铁对区域城市的重新洗牌,最直接的体现为高铁经济带来的“马太效应”,高铁线路密集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以都市圈为特征的本轮城市发展中异军突起,典型如合肥被称为“高铁新贵”中的新贵。2008年合宁高铁开通,合肥到上海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根据规划未来合肥将贯通11条高铁线路,“米字型”格局将成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在密集高铁线路的加持下,高铁枢纽经济效应凸显,合肥已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集聚的主战场,在装备制造、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方面都实现了较大跃升。

4.jpg


变革五:重塑城市群功能格局

  高铁经济对城市群的影响巨大,高铁网络扩大了城市群的范围,打破了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和功能空间格局,呈现出“超级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格局。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长三角高铁网络加速区域一体化、扁平化与去中心化,长三角城市群将面临产业环节和城市职能重新分工,从“以规模与体量论英雄”到“以特色与质量定角色”,从“中心城市论”到“城市群生态”,长三角正在打破行政区划,形成“超级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格局。

  超级中心城市承载高端服务职能与城市文脉,如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产业功能城市承载区域的产业科创与先进制造功能,如安亭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昆山电子信息创新中心、太仓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旅游功能城市承载区域的休闲度假等功能,如乌镇、千岛湖、黄山等。

5.jpg

  高铁的三大效应对不同城市来说也是把“双刃剑”,资源要素流动和功能产业的重新分工,导致城市层面的“马太效应”。高铁增强了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可替代效应,优秀城市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利用便捷快速的高铁对其他城市产生“虹吸效应”,使资金、人才等要素向自身聚集;高铁缩短城市间距离,同时也提高了各地产业间的替代性。

  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本来就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当前,这些城市人口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城市规模扩大仍然需要集聚人口。省会城市通常又会成为高铁重镇,高铁让周边人口更便利地向其集中,虹吸效应比较明显。中小城市如果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在加入高铁网、城市圈之后,会在经济发展的分工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高铁站片区的发展模式

  高铁站片区的发展,类似于TOD模式,称之为ROD模式,是以高铁及其关联交通枢纽带动的城市高密度开发模式。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升级,在新的交通换乘方式与空间组织理念下,高铁站及其周边地区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整合交通服务、商业、商务、文娱、会展、现代服务等城市新型功能区。

  依托高铁车站推进周边区域开发建设,有利于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和内部结构整合优化,有利于调整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交通、产业、城镇融合发展。高铁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带动的TOD模式,其规划范围和开发尺度经常是一个新城新区的能级。

  2018年发布的《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发展定位等,甄选出发展基础条件优越、城市特色鲜明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根据东滩顾问的研究,高铁站片区的主要产业创新模式有以下四种。

1、新商贸经济:打造“前店后厂”模式,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挥高铁枢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仓储物流”价值链,与城市及周边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的“前店后厂”模式,成为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这样案例如广州南站商务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着力发展高端商务办公、商业、企业总部、国际金融、信息服务、会展等功能,创建集“泛珠合作平台+华南枢纽门户+综合商贸新区”三位为一体的“一带一路”高铁经济示范区。

7.jpg


2、新物流经济:集聚新型物流功能,打造区域供应链管理中心

  随着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及电商等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的高铁货运发展迅速。借助高铁物流的快速发展势头,高铁新城可以布局新型物流功能设施,重点发展快递物流、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带动城市仓储物流的升级发展。

  借助紧邻虹桥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上海华新镇布局制造物流园、商贸商务园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建设电商快件物流产业园、会展服务物流产业园、物流平台中心,积极打造长三角供应链管理中心,拓展“快递+”产业集群,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目前全国7家快递上市企业中,“三通一达”和德邦5家企业总部均位于青浦华新镇,顺丰和百世在青浦也都有重要布局。

8.jpg


3、新科创经济:融入高新技术创新链,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崛起

 高铁带来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的快速流通,借助高铁带动的创新资源流动,更容易积聚技术转化和应用创新等产业功能。加之数字经济的广泛渗透,将放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效应,为更多的城市融入技术创新链、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可能。

  嘉善高铁新城定位为城市发展新中心、产业创新主平台,按照“一带、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格局,围绕软件信息服务业、影视传媒产业、科技研发产业、商贸服务产业四大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打造西上海创智服务新高地、长三角影视文创示范区、沪嘉杭科创走廊枢纽城、大湾区商贸服务产业港。

9.jpg


4、新文旅经济:创新城市文旅康养,带动城市商贸旅游升级

  可达性、便利性,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流向,借助高铁的交通优势,通过挖掘新城市文旅资源,链接周边区域文旅资源,可以发展高端消费、免税购物、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立足城市、服务城市群,引领区域商贸旅游消费升级。

10.jpg

  南昌高铁西站建设后,规划南昌西客站站前商务区、滨江功能复合区、九龙湖文化旅游居住功能区等。九龙湖文化旅游居住功能区重点打造万达南昌文旅城、绿地国际博览城、保利文化艺术城、江西国际和上海富尔富温泉旅游、红星美凯龙文化旅游、融创军事主题开发等项目。


四、高铁站片区的东滩实践

  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高铁站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设施,是否邻近高铁站也经常成为城市发展和产业规划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东滩顾问参与的高铁站片区或是邻近园区的咨询项目就不下20个,涉及上海、南昌、合肥、徐州、贵阳、安顺、马鞍山、宁波、潍坊、泰安等多个城市。下面重点介绍安顺黔中高铁新城、莱阳高铁站片区两个案例。

案例链接1

安顺黔中高铁新城产业策划规划

  贵州安顺经开区高铁片区总占地面积9567亩,于2013年开始运作。由安顺开发区政府授权中核安顺投资公司对投资区域内土地进行统一的整理、拆迁建设、安置房建设、道路设施施工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产业导入,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

12.jpg

  遵循旅游服务升级、康养服务引领、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安顺黔中高铁新城确立了以旅游服务为核心,以康养服务为特色,以服务外包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明确了安顺城市文脉的传承者、贵西旅游服务港、贵州大数据及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并综合考虑高铁新城的投资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市场,策划了安顺旅游服务港、屯堡文博园、喀斯特养生度假谷、江南一号和服务外包基地等5大功能载体。

13.jpg


案例链接2

莱阳高铁站片区概念性总体策划

  莱阳高铁站片区位于莱阳主城区南部,北至富山路、西至白龙河、东至蚬河南路,南至李各庄等村落,总规划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片区内威德健康广场、亲和源康养小镇、“梨花集”文旅小镇等正在建设。

14.jpg

  莱阳是胶东半岛交通枢纽和几何中心,在高铁经济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莱阳高铁片区有望成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核心主阵地、青岛休闲生活后花园、高科技产业转化区。在产业定位上,重点发展高端生活服务、高端总部商务、高科技制造等三大产业,打造“健康、教育、文旅、商业”多维品质高端生活服务业,集聚发展总部商区、会展中心、贸易中心和电商基地等功能,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家电设备、先进轨交装备等高科技制造业。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廊三带多组团”的发展格局。

15.jpg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