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国家级农业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发布作者:东滩产研院浏览次数:

2021年2月21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其中,农业高新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部署示范区建设发展路径,规划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30家左右国家级农高区。未来,高新区体制将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将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全国来看,各类农高区共有37个,其中国家级4个(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省级20个、其他农高区13个,主要分布于东部区域,仅有少数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的规划建设,为各个地方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4个国家农高区的发展模式。


一、陕西杨凌农高区:以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为主题

西杨凌农高区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为基本任务,被誉为中国的“农科城”。

1、区位交通

杨凌农高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西安市西部85公里处,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0公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及西宝高速公路、西宝中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示范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20万。


2、产业体系

以农牧良种、环保农资为保障,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农机装备为特色。

农牧良种:拥有肉牛品种改良和奶(肉)牛繁育、杂交小麦、“双低”杂交油菜等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优良品种,建成了旱区种子产业园,市场辐射西北五省区,已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

环保农资:以植物肥料、无公害生物饲料、农药等研发、生产为主,拥有湘大、石羊、华秦、三旺等环保农资企业达70家,已成为陕西重要的环保型复合肥、饲料和农药的产业集聚地。

农产品加工:形成了以乳品饮料、肉制品加工、葡萄酒酿造、蔬菜精深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现有加工企业265家,拥有省级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13个。集聚了汇源集团、华润集团、众兴菌业、本香集团、来富油脂、天和生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

生物医药:以天然药物研发生产和中药为特色,产业门类包括中成药、化药、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保健产品及生化制品、医药用品等子产业,拥有现代中药药品生产线42条,年可提取中药30.2万吨,年产片剂23.8亿片,胶囊剂17.11亿粒,产业从业人员近4000人。

农机装备制造业:拥有占地面积42亩的专业化农机大市场,集农机展示、交易及消费体验、农机配件与维修、农机技术推广、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集聚了杨凌美畅、杨凌农康机械等一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


3、科研创新

杨凌农高区依托自身科教资源,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通过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培训职业农民等方式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科研资源:园区内驻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拥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农大青年创业园、创业工场等创业孵化载体平台以及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

技术成果研发:杨凌农高区在农作物育种特别是小麦育种、我国旱区生态环境修复和节水技术研究、牛羊良种高效克隆繁育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设施农业研究领域、葡萄酒产业发展等方面均作出开创性贡献。

基地示范推广:围绕“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底,先后建成示范推广基地344个,涵盖西藏、南疆四地州、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陕西所有贫困县区。

技术培训推广: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面向旱区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十三五”期间,面向旱区每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5万人次,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多项,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4、国际合作

杨凌农高区陆续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关系,建成投用多边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项目120多个,吸引了一系列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落户杨凌,开拓了国际合作的新领域,“杨凌农高”“杨凌农科”两品牌价值达1680多亿元。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展会,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展会,每年有上万家国内外涉农企业、农业科教单位以及客商等参展参会,是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杨凌农科”已经在北京、西安、宝鸡等地开设杨凌农科品牌运营中心、旗舰店和杨凌品质生活馆线下店,可以一站式购买圣桑果汁、杨凌老酸奶、关中腊驴肉等一系列杨凌优质特色农产品。


二、山东黄三角农高区:以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为主题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成立于2015年,是继杨凌农高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主要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基本任务。前身为山东省国营广北农场,始建于1950年,是华东地区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被誉为“华东地区农垦事业的先河”。

1、区位交通

黄三角农高区位于山东省东营中心城区南部近郊,东临渤海莱州湾,西与东营广饶县接壤。荣乌、东青两条高速公路在此设出入口,新海、青垦路、广青三条省道贯穿全境,距东营火车南站10公里,距东营胜利机场仅半小时车程。示范区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20平方公里,拓展区230平方公里,90%以上盐碱地,包含东营农高区、滨海新区、丁庄镇、盐业公司四大板块,常住人口5.3万。


2、产业体系

以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壮大盐碱地特色种业、大健康功能食品、农业智能制造、农业高端服务业四大新兴产业,搭建并实施一批高端技术产业平台与项目。

企业链接:大地循环乳业功能乳制品


大地循环乳业项目建成了集牧草种植、生态养殖、乳品加工、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循环产业链。以鲜牛奶、牛初乳等为原料,应用国际领先的膜技术、分子吸附技术,提取乳免疫蛋白、乳铁蛋白等加工功能性奶粉和液体奶,比常规奶的加工效益增加2-3倍。


3、科研创新

黄三角农高区已与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包括黄三角现代农业研究院、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农业创新研究中心、耐盐药用植物产业研究院、盐地藜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药膳技术创新中心、农用菌制剂技术创新中心等。

由山东省、中科院共建的国家级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耐盐碱分子生物育种、盐碱地改良新材料与资源植物利用、盐碱地绿色高效利用、海洋生态牧场与微咸水生态养殖技术等产业技术领域,为全国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盐碱地变高产粮田:综合应用耐盐良种、生物菌肥和智慧稻草人等技术成果,“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平均亩产403.1公斤,较工程实施前平均亩产提高近100公斤,有10万多亩盐碱地变为“吨粮田”。

粉垄技术改造盐碱地:经过专家组测产,在3‰的盐碱地上,使用粉垄技术使玉米产量达到每亩491.98公斤,对照使用(普通)旋耕技术达到每亩388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三、江苏南京农高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

江苏南京农业高新区成立于2019年,是全国第三个、长三角区域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由农业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同建设,以推动绿色智慧农业发展为基本任务,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

1、区位交通

南京农高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处于长三角城市群西翼、南京东南门户宁杭节点,距南京主城45公里、禄口国际机场26公里,紧邻宁杭城际铁路“溧水”站,多条高速公路贯通,可1分钟上高速、10分钟到高铁、半小时抵机场、2小时达沪杭,交通十分便利。示范区总面积145.8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8平方公里。


2、产业体系

南京农高区积极构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未来食品产业为突破口,以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的“1+3+1”全产业链体系。

规划形成“一城一环”的总体架构。一城为科创城,主要发展农业科技应用、涉农智造、教育培训、科创研发、转化转移、商贸交易和会展博览等功能。一环为绿色智慧环,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田园片区和西部总部带,南北田园以农业文创园为亮点,主要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以及创意农业;西部总部带依托东庐山优美的山水资源发展涉农总部经济。


3、科研创新

南京农高区已集聚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10多家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和80多个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

南京农高区与中科院共建的“光伏+农业”智慧植物工厂,利用计算机智能调节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LED光源照射时间等参数,完成播种、催芽、炼苗、育苗、定植等栽种流程。

南京农高区与江南大学共建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将着力开展前沿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引领世界食品科学基础研究,开发食品领域颠覆性技术,助推我国进入世界食品领域强国前列。

企业链接:南京周子未来人造肉研发平台


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约落户南京农高区,将创建国内第一家“人造肉”的生产研发平台,主要研究细胞培养肉的开发及规模化生产,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有效地解决肉品供求矛盾等问题。


四、山西晋中农高区: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

晋中农业高新区成立于2019年,由谷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级为第四个国家级农高区,以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为基本任务,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

1、区位交通

晋中农高区位于晋中市太谷县,东至太太路、太谷县城,南至太谷县山区,西至太谷县县界,北至太谷县水秀乡南郭村。境内有大西、太焦两条高铁,太长、榆祁两条高速,晋中综合通道、太太路两条快速通道,交通便利。总面积106.4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11平方公里。


2、产业体系

晋中农高区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聚焦科教资源、产品研发、融合发展、示范推广等方面,推动农高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形成晋中农高区科创基地、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种苗花卉培育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青农联创新创业基地、山西农谷总部基地六大基地。

在功能食品研发方面,顺应食品安全、健康养生和消费多样的市场特点,聚焦特优农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稼祺种业、美和居老醋坊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研发出稼祺藜麦、美和居高端醋酿品、金砖五谷有机杂粮、金科海沙棘等功能类食品。

在示范推广方面,在山西省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70余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0余项,辐射面积18万亩;搭建山西农谷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形成17个大类、26个专业模块的培训体系。


3、科研创新

晋中农高区围绕有机旱作农业主题,重点构建谷子研究所(一所);有机旱作农业实验室、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两室);产品研发展示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科研产品中试中心、科研中心、山西中药材分子工程研发中心(五中心)的科创体系,致力于成为牵引农高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谷子研究所:依托山西农业大学谷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谷子品种研发、示范辐射推广工作。近十年来,推出15个谷子新品种,其中,仅“晋谷21号”就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80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近50亿元。

有机旱作农业实验室:主要开展旱作农业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为旱地农业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农谷委托国内极具综合实力的辽宁通正检测集团运营,开展第三方农产品检测、有机食品认证,为“山西农谷”的有机农产品背书。

科研产品中试中心:主要开展科研成果成熟化处理,确定、完善产品标准和工艺规程,解决科研成果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并与山西浪涛品牌设计公司合作,将中试产品统一包装设计,打造“山西农谷”免检产品。


小结

结合以上四个农业高新区研究可以发现,国家级农高区的设立都有其独特性和示范意义,其发展模式体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核心特色:农高区建设符合“一区一主题”,例如杨凌农高区是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山东黄三角农高区是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南京农高区是推动绿色智慧农业发展;晋中农高区是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产业定位:农高区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及产业发展定位,符合“一区一主导产业”,例如,南京农高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晋中农高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等。

创新资源:农高区集聚有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成果孵化和创业服务等功能,如杨凌农高区拥有科研平台、创业孵化载体平台、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

示范推广:农高区具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示范、培训、推广,例如杨凌农高区、晋中农高区在多地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并构建了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等。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