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随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的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太平洋与印度洋,打通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通道,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及欧亚双向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新亚欧大陆桥(以下简称大陆桥)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通道,其沿线尤其是具备一定综合交通通道和区位优势的节点型城市,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大陆桥之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构想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包含4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涉及近30亿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改变世界经济版图,连接“两陆两洋”(欧亚大陆、太平洋与印度洋),成为欧亚双向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2、大陆桥对“一带一路”战略落实的关键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南北两线途径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彼罗巴甫洛夫斯克纳,再经莫斯科、布列斯特、华沙、柏林、阿雷西、伊列次克、布良斯克、布列斯特、布达佩斯等重要城市,对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使中国与世界大市场的距离更近,对扩大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大陆桥为基础建设和完善铁路和公路交通,将打通经济带沿线陆上运输要道,最大程度缩短和降低亚欧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运输距离和贸易成本,将成为亚欧国家和地区间贸易运输的快速、简便、廉价和安全的最佳路径,形成链接东亚、与西欧,贯通中亚、东欧,还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形成联动发展的网络。
二、大陆桥将成为沟通“一带一路”沿线五区的主动脉
1、大陆桥通道在未来亚欧经贸格局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一带一路”经济区域内主要的贸易通道分析,大陆桥运输相比于其他通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它使亚欧之间的货运距离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了2000公里运距,从日本、韩国至欧洲,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水陆全程仅为12000公里,比绕道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的水运距离缩短了1万公里。第二,它使东亚、东南亚与中亚的货运距离大幅度减少,日本、韩国至中亚5国,通过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海上距离相近,陆上距离相差很大。第三,由于运距的缩短,它在运输时间和运费上将比西伯利亚大陆桥又有所减少,更有利于同海运的竞争。第四,它的东端桥头堡自然条件好,位置适中,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可不间断地作业,而东方港和海参崴港每年都会漫长的冰冻期。
但是,目前大陆桥的中段部分路段存在宽窄不同轨情况,大大的增加了换装成本和延长和运输时间,再加上沿线国家关税机制复杂,标准化程度低,严重的降低了让贸易效率。这些原因导致新亚欧大陆桥的优势条件并没有发挥出来。未来,随着中部铁轨的同轨化建设的完成和沿线国家贸易机制的国际化,大陆桥会成为亚欧间贸易主动脉的趋势无容置疑。
2、大陆桥在国际经贸互动中的主要辐射区域
大陆桥沿线辐射范围涉及从东亚、中亚到西亚、东欧、南欧、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多个区域性合作组织,沿线上的经贸关系错综复杂。综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经贸合作态势、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地缘关系、国际商品过境情况等因素,未来经大陆桥通道可辐射的经贸合作服务范围包括:一是我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二是我国与北亚(主要为俄罗斯)的部分经贸合作;三是我国与西亚、中东欧、南欧等区域内新陆桥辐射范围内国家的部分经贸合作;四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中我国可承接的部分过境贸易。因此,5个区域内18个国成为大陆桥国际贸易服务的重点辐射区域。
三、东西双向贸易为大陆桥沿线区域带来的发展机会
1、未来东西经贸往来的重要领域
(1)东、西区域经贸互补结构
从资源富集情况看,“一带一路”的大陆桥辐射区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强;从比较优势来看,沿途国家多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禀赋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农业、纺织、化工、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间广阔。
经分析,“一带一路”的大陆桥辐射区域的内陆区域主要出口矿物燃料、金属矿物和制品、粮食皮毛等初级原料,进口机械设备、电子电器、交通工具等工业成品和日用生活消费品为主;与内陆地区相对应,相对发达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则以出口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工业成品,进口油气、金属原材料、塑料化工等初级产品为主。从东西双向的贸易互补性来看,大陆桥沿线可在12大领域36类货种的国际贸易中寻求贸易服务承载机会。
表1:大陆桥沿线区域国际贸易的商品及流向分析
(2)东、西区域贸易现状结构和发展趋势
根据2012年的国际贸易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内陆区域主要向东部区域输出货种为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及机电类产品;而主要从东部区域输入货种为机电设备、机动车、塑料及橡胶、精密仪器、动植物油脂等。
通过对东、西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的未来趋势分析,我们判断,内陆国家未来对电子消费类、耐用品类、基建设备、机电类产品需求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东部国家对资源加工类、农产品及特殊消费品类需求仍会持续增加。
对此,我们得出东、西双向贸易的主要货种为:钢铁及有色金属制品(东向为主)、交通运输工具及零配件(西向为主)、智能电器设备(西向为主)、机械设备及零件(西向为主,部分零部件为东向)、塑料及橡胶制品(东、西双向)、化工产品(东、西双向)、皮毛棉纺制品(东向为主)、粮食及食品饮料(东、西双向)等8类。
2、各领域经贸互动催生的服务需求
通过对各领域的重点贸易货种及各个货种的服务需求特点分析,我们总结出对大陆桥沿线区域的三大服务需求体系:
国际物流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商品贸易对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的需求,以实现货物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主要是对物流节点的通关、仓储、联运设施及服务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供方国运到需方国。
产业加工需求:贸易过程中产品处理和加工、组装的需求,按照贸易国的产品诉求或者贸易产品本身的特殊性,集聚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地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对货物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再运至需求国,大陆桥沿线之于“一带一路”贸易主要承载的转口加工业务,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包括原材料精深加工、产品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技术合作等。
商贸促进需求:贸易过程中的行政服务需求和市场化服务需求,高效、便捷、全面的服务体系更有吸引力,包括“一站式”通关、集成化专业服务、完善的外围配套服务等等。如国际采购、贸易金融、跨国结算、专业市场、商贸展销、贸易旅游、电子商务等。
3、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产业链
经过对“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内容和方式的大量研究,我们提出“打造国际贸易产业链”的建设构思:借助大陆桥沿线节点城市的枢纽优势和当地资源特色,通过建设全链条经贸服务体系,搭建全方位的经贸促进平台,创新合作共享机制,围绕“一带一路”中、西区域间主要的贸易货流,打造以国际物流服务、产业加工服务、商贸促进服务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产业链。
根据对东、西区域间贸易主要货种的产品特点,以及不同货种国际贸易的功能要求和承载的可行性,我们为大陆桥沿线节点性省市初步设计了几类重点公共平台和承载项目,包括金属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智能电器设备组装和加工项目、有色金属交易市场项目、国际多式联运中心项目、丝路经贸企业总部办公平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等。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产业链的打造,两个问题最为关键:一是国际经贸合作机制的和政策的创新和尝试,探索贸易通关、外汇结算、签证管理、企业登记备案、货物备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与突破,破除跨国家的贸易沟通障碍,在政策层面推动相关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便利化;二是如何建立吸引力,争取“一带一路”各国政府参与,以国际化战略协同与跨洲际经贸沟通为思考原点,引导利益协同,谋求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