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已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投资主体,快速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社会资本争相涌入体育产业,2016年体育行业融资金额约为202.1亿元,引发了新体育经济的开发热潮,2017年相对沉寂之后,2018年又火热起来,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了投资风向标。
东滩顾问认为,花样迭出的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是激活体育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驱动力。体育产业创新主要应从产业融合、体育场景以及产业组织三个维度来解构,我们汇总了3个维度11个体育新业态,全景式展示了体育新业态的创新方向和典型玩法。
体育产业业态的创新
一、产业融合创新:体育与科技、医疗及教育产业融合创新
1、体育+科技:科体融合,衍生科技体育新业态
体育科技最能代表未来体育发展新趋势,科技改变体育,实现跨界融合。在数字化体验时代下,体验式与沉浸式的人机互动成为热点,从现有的体育科技项目来看,主要体现在智能设备、智能场馆、体感游戏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智能场馆:传统体育场馆智能升级及新兴智能场馆兴起
科体馆:在商场中引入科技新业态,打造“科技+体育”新体验
体感游戏设备:科技+体育+游戏相结合,创新家庭休闲运动新模式
体感游戏设备是通过体感技术、VR技术等手段实现场景虚拟化,将家庭场所转变成运动场所,以游戏内容购买为持续商业模式,实现游戏消费的持续化的产品。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把体感技术与游戏融合创新,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钱途”。近几年,国内外厂商纷纷积极尝试自研主机或者体感硬件开发,比较好的产品有任天堂Wii、索尼PSMove、微软Xbox Kinect等。
2、体育+医疗:体医结合,创造运动医疗行业新模式
运动健身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一部分,随着大众需求的激增,运动康复针对的人群逐渐从运动员转移到大众人群身上,用运动的手段促进健康,在医疗概念中加入体育运动的元素,“体医结合”带动了运动医疗行业的发展,衍生出一批新兴业态产品。
运动医学康复中心:面向运动员及大众开展运动康复服务
运动医学康复中心需要满足医疗卫生、人员资质、床位、临床经验年限等一系列硬性条件,除了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外,还包括体育领域专家、运动医学专家等。目前,面向大众开展健身康复的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主要是由有综合性医院、体育学院开办运营的,如: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等。
运动康复工作室:由健身俱乐部衍生的运动康复创新业态
据统计,2020年中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1230亿元。运动康复工作室是伴随着健身俱乐部和私教的大量存在衍生的,它属于医疗监管范畴之外的运动康复机构,更多偏向教授动作进行更多物理治疗。如:Relax运动康复工作室、柠檬运动康复工作室、健健身运动康复工作室等。
3、体育+教育培训:体教结合,创新体育培训机制
数据来源:商业地产云智库
二、体育场景创新:体育运动融入社区、商场及景区等新兴场景
1、全民健身公园:“家门口的健身公园”
依据辐射范围大小、载体空间配置及选址要求的不同,全民健身公园分为体育公园和口袋公园两大类别。
全民健身体育公园
在全民健身、消费升级的时代,面对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运动休闲需求,全民健身体育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建设模式逐步兴起。它将体育运动融入到公园景观当中,一般设置小型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滑板练习场、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园区等大众运动设施,还有一些配套的超市、餐饮及娱乐等功能。
口袋公园——社区体育公园
口袋公园不同于“大而全”的体育公园,一般利用城市零星开放空间打造,以居民的舒适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在空间形态上与城市绿地结合,具有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如今这种“小而精”的体育公园已经深入人心,在城市屡见不鲜,成为老百姓的活动中心、交流中心和健康中心。如扬州已经建成20余个口袋公园,预计到2018年年底将建成50个左右。
2、共享健身仓:随时可运动的mini健身房
数据来源:懒熊体育
3、主题运动馆:城市商圈里的主题运动中心
数据来源:东滩顾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4、体育旅游:体育与旅游的最佳结合方式
数据来源:东滩顾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产业组织创新:赛事运营、众创空间、体育020及俱乐部
1、赛事运营:以大众赛事运营为重点的体育服务创新
数据来源:体育BANK颁奖盛典
2、众创空间:聚焦体育领域的产业孵化平台
数据来源:东滩顾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体育俱乐部:以商业俱乐部和职业俱乐部为重点方向
随着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俱乐部市场化发展程度逐步提高,商业俱乐部和职业俱乐部渐趋火热。其中商业体育俱乐部以消遣娱乐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重要支撑,主要采取会员制经营方式。职业体育俱乐部设有专业的运动场地、器材、技术指导及运营团队,以组织运动队、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表演为主业,如职业足球俱乐部。
4、体育O2O平台:多方位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体育服务新平台
体育O2O平台是结合体育运动重线下体验属性,通过线上将用户串联,实现体育活动的中介化、社交化的平台。据亿欧网统计,现阶段与体育相关的O2O初创企业有一百多家,有些企业试图打造体育O2O生态圈;有些企业则抢抓体育细分领域,主要分为体育媒体、智能硬件、预约场馆、陪练、线上教练、预约教练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