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国别产业园等模式的发展,让贸工技的产业路径有了新的内涵。一些县域城市积极作为,挖掘外企集聚价值,以外企技术加持本地产业链,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产业生态。本文以太仓打造中德创新共同体、构建全球价值链为例,谈下以国别产业合作推动县域产业创新的发展模式。
一、构建中德合作的典范城市
太仓市位于苏州市东部、长江口南岸,隔新浏河与上海嘉定区相望,共享上海的资源和发展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太仓市坚持开放合作格局和创新驱动战略,构建起“港产城融合、中德合作引领”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
在发展格局上,太仓市以港产城融合为核心,依托太仓港为开放引擎,沿江集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临港物贸及生物医药产业,形成高新区、中德产业园、璜泾智造园等特色园区;中心城区以娄江新城为引领,布局科教创新、现代服务业与中央商务区,推动产学研转化与城市经济升级。
在发展模式上,太仓市通过深度嫁接德国技术优势与本土制造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国技术+太仓智造”模式,并将中德合作全面融入太仓市的产业和城市发展中。太仓紧邻上海嘉定区,借势临近的大众汽车等德资企业集群,以及太仓特有的小城市环境优势,1993年引进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2012年获批设立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2015年建设太仓德国中心,2017年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目前集聚德资企业达到500多家,其中不乏全球隐形冠军。在城市建设方面,太仓也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固废回收和资源化等7个领域,积极创建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实践先导区。
二、推动产业体系创新升级
近年来,太仓市致力构建“3+3”产业体系,形成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医药健康和汽车配件三个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路径上,太仓通过实施主导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差异化、传统产业智能化,不断推动产业体系创新升级。
1、主导产业规模化
聚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以太仓港为核心发展临港经济,形成全球最大集装箱制造基地、亚洲最大润滑油基地。其中,高端装备产业以精密机械、工业母机、智能装备为核心,依托中德产业园、璜泾智造园等载体,形成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先进材料产业作为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之一,涵盖高端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与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需求。
2、特色产业差异化
航空航天产业承接上海大飞机产业溢出效应,依托中德创新园航空产业园和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围绕航空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材料、航电系统、航空服务等主攻方向,突出无人机、增材制造、民航检测等重点领域。生物医药产业聚焦生物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外包服务三大方向,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昭衍新药等400余家企业,形成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链接: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太仓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航空器及其零部件企业有复亚智能、梅德斯顿航空、金迈驰航空、尚良仲毅科技、鹞翼航空、博尔德航空、极智飞智能、盈天动力等;低空飞行企业有特博飞航空、海空雄鹰航空、星际智航航空、太空智测航天、佳睿通用航空、嘉创飞航、翱坤飞测等;低空保障企业有嘉创飞航、三介飞航、宇称装备、任意空间、天之翼等;综合服务企业有苏州市航空航天学会、太仓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太仓市航空运动和模型运动协会、卓尚航空等。
3、传统产业智能化
太仓市以“智改数转”为核心,推动汽车零部件、化工、轻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通过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企业建设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结构件、转向系统等六大类,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与量产;蜂巢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中心等项目通过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数字化新生态。耐克、斯凯奇等外资企业通过升级无人仓储、零碳工厂,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形成“德国技术+太仓智造”模式。
三、打造中德产业创新共同体
下面我们再对太仓如何推动中德产业合作做些解构。太仓市在推动中德产业合作中,将“德国制造”的基因逐步移植到本土企业中,并通过国别产业园、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从“代工配套”向“联合创新”转变,形成紧密的中德产业创新共同体。
1、推动本地民企与德企融合发展
太仓市鼓励本地民企与德企开展产业配套、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用本地企业完善外来企业的产业链。在太仓已有400多家民营企业与300多家德资企业进行合作,德企深度嵌入本地供应链,形成围绕特色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克恩-里伯斯牵头成立长三角精密制造创新联盟,带动32家本土企业进入宝马供应链。太仓市每年都会组织民企“走进德企”活动,学习管理经验、交流行业发展,促成产业深度合作。
2、从产业合作走向科技创新合作
太仓加大对德企高端产业环节的招商,已引入通快、克恩·里伯斯等总部企业,托克斯、威格玛等研发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平台、中德智造质量标准服务平台、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克恩-里伯斯、克朗斯等德企从代工转向研发,带动本土产业链升级;通快集团建立工业4.0示范车间,为200多家本土企业提供智能物流、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服务。太仓市在慕尼黑设立协同创新中心,设立跨境技术转移基金,支持企业间联合研发创新。
3、建立“德式精工职教”体系
太仓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打造德式精工职教与德企制造的良性循环。引导太仓职教中心、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强与德企合作,建设中德培训中心、AHK学院、克恩里伯斯企业大学等9大基地,通过职业教育绑定德企标准,实现产业工人基础素质的提升,为德企包括本土企业培育职业技能人才。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等平台,推动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德“双元制”教育体系累计培养超1万名技术人才,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支撑。
4、营造德国风情的生活场景
前文讲到了,太仓借鉴德国经验创建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实践先导区。在生活场景国际化方面,太仓打造罗滕堡风情街、海运堤德风街等德式生活空间,引入玛丽蒂姆酒店、德国产品展示中心,形成“类欧洲”人居环境。德国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跨境服务,强化中德文化交流纽带。近年来,太仓通过举办啤酒节、乒乓球赛、足球赛、莱茵之声音乐会、德国大厨寻鲜之旅等一系列活动,呈现越来越多的德国元素,将德国的基因逐步移植到本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