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东滩视点37期)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本期导读:

镇江经济发展论坛相关资讯

镇域经济及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四位一体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案例借鉴:辛庄镇镇域经济发展策略


※动态资讯※


2010年12月,珠三角镇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顺德容桂召开,500多名中国著名专家学者、省市珠三角镇街主要领导、名牌企业精英等齐聚一堂,纵论传统城镇向现代城市的跨越之路,为整个珠三角乃至全国镇域深层次发展把脉解困。

2011年4月,山东镇域经济论坛暨首届年会在兖州市新兖镇举行。论坛以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镇域经济” 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转方式、调结构形势下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思路展开讨论交流,宣传推介全国名镇、省内经济强镇、特色产业镇发展镇域经济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为镇域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和智力支持。


※主题解析※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架构中最基本的单元,起到承上启下、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产业投资商将目光转向乡镇。

镇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乡镇在特定历史、文化、经济背景下,依托自身资源、条件等要素,实现镇域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的路径选择。较为成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交通枢纽型、旅游服务型、资源依托型等。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题观点※

四位一体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2011年5月,我们接到《文登市葛家镇发展战略规划》的委托任务,这差不多也算得上公司接到的最基层政府的项目了。虽然此前我们做惯了开发区、高新区、市区、县域等级别的区域开发和战略规划项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一次接手一个镇域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我们还是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一、解构镇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首先,我们对镇域经济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架构中最基本的单元,起到承上启下、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产业投资商将目光转向乡镇。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触角的延伸,镇域经济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10年12月,珠三角镇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顺德容桂召开,500多名中国著名专家学者、省市珠三角镇街主要领导、名牌企业精英等齐聚一堂,纵论传统城镇向现代城市的跨越之路,为整个珠三角乃至全国镇域深层次发展把脉解困。

2011年4月,山东镇域经济论坛暨首届年会在兖州市新兖镇举行。论坛以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镇域经济” 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转方式、调结构形势下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思路展开讨论交流,宣传推介全国名镇、省内经济强镇、特色产业镇发展镇域经济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为镇域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和智力支持。

虽然目前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交通枢纽型、旅游服务型、资源依托型等镇域经济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且成为很多乡镇赖以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但我们认为,依托单一要素主导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只能“逞一时之强”,而无法获取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对葛家镇发展战略的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极化扩散作用和产业链集聚作用,由点及面的全方位、多层次战略取向才能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发展。

回到葛家镇的发展问题,葛家镇目前已是文登市的农业大镇(以果品为特色)、工业大镇,拥有仙山(圣经山)、名泉(大英温泉)、古镇(葛家镇)三大特色资源。最为可贵的是,葛家镇获批推进农村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为产业整合升级提供了土地指标保障。近年来,在文登市大力推进“滨海养生之都”建设的大环境下,葛家镇也吸引了海尔地产等知名开发商的进驻。

通过对葛家镇重点资源和项目的深入考察,以及对文登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我们发现,以旅游综合体带动的区域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联动发展,将会将葛家镇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层次。葛家镇未来发展战略应综合创新镇域经济发展引擎、产业体系、城镇化道路、开发主体,构建四位一体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葛家镇镇域经济的全面提升。

1、镇域经济引擎创新——以旅游综合体模式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旅游综合体”模式是指以旅游休闲为基础导向、旅游地产为收益核心、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区域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其最终将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综合升级的强大引擎。

对于葛家镇来说,可依托山、泉核心资源,通过软硬环境构建,以旅游地产为平台,发展功能度假产业,将葛家镇打造成全域旅游度假区。

葛家镇发展旅游综合体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依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快速起步;二是通过旅游地产项目开发为乡镇带来人气和财力;三是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

2、镇域城镇发展创新——以新农村建设推动镇域城镇化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将为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葛家镇应抓住土地综合整治契机,坚持城乡统筹理念,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在葛家镇范围内建设多个“风情小镇”组团,如温泉度假小镇、仙山养生山庄、山前葛家古镇、山野葡萄酒庄、休闲培训、养生培训会所等。

以新农村建设推动葛家镇城镇化发展有三大好处,一是新农村建设释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农业规模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化经济合作社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二是以农村社区化建设和发展为突破口,催化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进而加快其城镇化进程;三是为新农村建设而进行的农村土地整治将释放大片土地,可以通过农地复垦实施规模化农业生产或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城镇化发展。

3、镇域产业体系创新——以产业链集聚推动镇域产业体系升级

由于镇域经济层次较低,产业自发性特征明显,使得镇域产业体系的链条短缺、产业割裂问题非常突出。新形势下,围绕镇域经济一、二、三产业形成横向耦合、纵向延伸的产业体系,以产业间和产业内“双向产业链”集聚作用推动镇域产业体系的创新,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力量。

以双向产业链集聚创新镇域产业体系,建议镇域农业发展围绕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物流、仓储、专业市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服务业(农业技术服务、农业劳务服务、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管理服务)的产业链延伸发展;围绕工业产业链集聚配套作用,通过发展大项目或上游项目(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具有基础优势产业门类或重大机遇性产业项目),起到拉动作用,吸引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集聚;围绕本地山水、历史、文化等条件,以旅游综合体模式延伸镇域第三产业的产业链,集聚旅游地产、商贸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

4、镇域开发主体创新——以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推动镇域开发

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乡镇级别的基层政府来说,由于地方政府眼界有限、视野不够、战略把握能力局限和财力支撑不足,往往很难亲手操刀镇域开发。建议地方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小政府、大市场的开发模式”推动镇域市场化开发。

镇域经济市场化开发过程中,要求各开发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定位和方向把握,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筛选等准入管理,并为镇区内经济运营保驾护航、完善配套;企业引领镇域地产开发、产业投资,成为镇域经济市场化开发的主导者,通过先进开发、经营理念的引入和优质旅游、地产、工业项目的整合,发挥极化扩散作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案例借鉴※

辛庄镇四个带动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近年来,莱芜市辛庄镇大胆创新,广开思路,不断强化“四个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保持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

强化城镇带动。该镇按照建设“精品小城镇”的要求,将小城镇规划重新修编,把北从高速路徐店出路口,南接钢城开发区,东至莱钢大道,西沿莱马路连高新区的大片区域纳入小城镇规划建设范围,加快规划建设新城镇,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增强小城镇对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吸引,激活民间投资,吸纳资金和人才来城镇投资兴业,繁荣发展民营经济,把小城镇带动下的三产服务区培养成为辛庄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强化园区带动。依托莱钢大道和钢城经济开发区,高标准建设南部辛庄工业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软、硬件环境,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力。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并积极依托莱钢、潘西煤矿及钢城开发区等经济实体的辐射带动,形成产业聚集带,为该镇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强化产业带动。在依托南部工业园区和西部飞地经济园区不断培植壮大工矿业的同时,该镇充分发挥农业经营大户的带动作用,依靠大户创新产业组织形式,重点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和“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的产业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学习借鉴得利斯等畜牧业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辛庄“三黑”优质品种优势和镇畜牧兽医站、“三黑”牧业公司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培植畜牧业骨干企业。

强化旅游带动。充分发挥辛庄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充分挖掘整合湖光山色、林密峡深、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悠久的牟子国文化、水浒文化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名吃荟萃、乡味浓郁的饮食文化资源,按照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的定位,叫响“山水明珠,绿色田园”的品牌,吸引莱城、钢城、淄博乃至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沿线城市的游客到辛庄休闲度假。通过发展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进而带动全镇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