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新时代慈善公益发展特征
慈善公益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产业化思维推进慈善公益发展
案例借鉴:深圳慈善公益产业发展研究
※动态资讯※
2014年1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第四届中国慈善年会上透露,2013年,全国社会捐助总量较2012年有明显上升,预计接近100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继续扩大,基金会数量已超过3500家,以全国性和地方性慈善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性、联合性组织逐步发挥突出作用。目前慈善事业法制建设已提上议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慈善事业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福建、陕西、深圳等地也开启了地方慈善立法的进程。
2014年,民政部将加快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使公益慈善等四类组织的成立更加直接、便捷;努力探索经营型慈善等新的慈善方式,鼓励市场主体以捐赠资金留本运营、股权捐赠、股息使用等方式参与慈善,让富有爱心的企业、个人获得更多参与慈善事业的途径。慈善公益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自治与管理重要手段,迎来了变革发展的新纪元。
※主题解析※
慈善公益事业:属于人类社会公益事业范畴,广义上所定义的慈善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民间团体或者个人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救助活动,是一种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无私奉献的事业。
慈善公益产业:不同于慈善事业的不求回报,作为一门产业,它是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有盈利需求并且能创造就业的,是具有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首先,慈善公益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是资金持有方,他们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产业链的下游是受助方,即是需求对象,而产业链的中游就是各种从事慈善公益领域的组织、机构等。
※主题观点※
新公益时代:慈善公益产业化发展趋势
一、市场化成为现代慈善公益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回顾近现代史上世界慈善发展的历程,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601年英国建立慈善法开始的,持续了近200年以上,在这段时期富人们的慷慨捐赠发挥着主导作用。然后进入了第二阶段,慈善与金融市场结合,这个阶段也是基金会和公益信托兴起的时期。从英国的欧文开始,到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大企业家都在建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家族信托公司等进行长效的慈善事业,他们捐建幼儿园、大学、图书馆、医院等,设立支持科研类发展的基金会,全面提升人类文明,持续了100年以上。从二战以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第三阶段平民慈善时代,慈善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社会服务和志愿服务深入发展,人们的慈善公益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慈善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以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运动为特征,运用商业和社会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纵观世界慈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慈善公益发展的三大趋势:
1、慈善公益财富管理的资本化
2006年,美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慈善资本主义的诞生”的文章,文章指慈善资本主义是新一代慈善家对于自己作为社会投资家的一种认同。慈善家将自身视为“社会投资家”,视慈善捐赠为社会投资,把慈善当作一种投资,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
富人们运用慈善信托等金融工具对慈善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在有效维护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对捐赠款进行了增值。慈善公益的资本化运作不仅拓宽了慈善公益的资金来源,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慈善公益组织分工专业化
关注慈善公益组织的新闻,你会发现“伙伴”这个词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我们发现慈善公益发展的另一大趋势就是合作越来越广,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程度越来越高。慈善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这三方之间的合作越发紧密,慈善活动趋向稳定发展和组织程度专业化。为了将慈善公益进行更规范更高效的运行,各主体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
比如,国外拥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由具有合法资质、公信度好的中立第三方,对慈善机构定期进行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等级评估并予以公布。在美国,慈善导航是全美最大一家独立的慈善机构评估机构,通过对超过5500家慈善机构进行星级评分,帮助捐赠者做出有根据的捐赠决定。他们开发了慈善导航工程,以指导智能捐赠。但目前中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多是民政部门发起或以民政部门主导而带有官方背景,最大缺陷就是行政干预。
3、慈善公益运作模式市场化
富人们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加速财富增值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创新。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捐赠钱财建造学校、大楼,而是更倾向利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做出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举措。由此涌现了一批慈善公益的创新型主体——社会企业、公益创投,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慈善公益发展进入一个转型期,体现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手段和慈善公益结合产生的效果。在兼具商业动机和慈善动机的情况下,进行商业运作来达到改善社会问题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中期,尤努斯教授开创了最早期的商业扶贫——小额信贷。颠覆传统银行理论,即第三世界农民无个人财产,不能成为可靠的借款人。尤努斯对农民实行还本付息借款,银行依靠利息维持经营,市场化运作激发穷人创造力,使得扶贫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另外,欧美的慈善商店也是同样通过纯粹的市场化运作,慈善组织将免费捐赠的商品进行清理加工,进行二次销售,获得的利润用于慈善组织的慈善事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慈善商店是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运营,政府只是提供部分政策优惠,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且是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体现。
二、我国慈善公益发展的差距和产业化出路
我们可以拿慈善发展先进的美国来和我国作比较,2012年美国接收社会捐款约为316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美国也一直长期稳定在这个数值,中国2012这个数据在0.16%,中国GDP约为美国的一半,但是美国的慈善捐赠总量却是中国的近24倍。整体上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复合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加速向美国靠近,但是两国捐赠总量的差距依旧十分悬殊。中国目前的慈善还处于由政府主导的慈善行政化阶段,但我国的慈善公益发展正在迅速向专业服务和社会创新等的方向转型升级。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社会团体,诸如公益孵化器、公益创投、社会企业等。
为了促进慈善公益加速发展,我们提出慈善公益必须实行产业化发展。
首先,慈善公益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升慈善公益组织的自我盈利能力,促进健康持续成长。在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下,做慈善,做公益是不能有盈利的,如果慈善公益组织将善款挪作他用,不用于需要救助的群体上,只会招来社会的谴责和骂声。但是我们试想,如果一个慈善公益组织都不能保证自身健康、稳定的发展,自身都需要依靠社会捐赠维持运营,这种帮助社会,协助社会发展的组织不就一样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对于公益组织来说,资金的来源于社会的捐赠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更多的还要自身拥有造血能力,慈善公益的产业化变革发展是慈善公益组织实现自我造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公益组织的价值才能体现。
其次,慈善公益产业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实现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根据著名的二八定律,社会80%的财富只集中在20%的人手中。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各种社会资源都倾向社会高阶层人士,而底层阶级在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都得不到公平同等的待遇。由慈善公益行为产生的社会财富分配是第三次分配,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以社会公众自发参与为推动力量,通过人们的自愿行为来转移财富实现社会财富分配,有利于缩小城市内部居民间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正在从传统的以政府和大型公益组织为主导的慈善公益运营,正逐步向社会组织过渡。政府主导在资金实力上具有明显优势,并且组织呈垂直分布,规模较大,但是存在资金使用、项目运作上的效率不足等问题。而民间草根组织等新型慈善公益团体的出现为其发展注入活力,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草根组织的发展难以壮大,成活率较低。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规划是慈善公益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通过对城市慈善公益发展现状的系统性梳理,为解决城市实际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升政府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市民满意度。通过为城市慈善公益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可落实、能实操的规划建议,促进城市慈善公益的产业化发展,提升城市社会服务创新能力。通过综合性的慈善公益指标体系编制,全面综合地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的统筹协调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
※案例借鉴※
深圳慈善公益产业发展研究
2011年,中国发布首个城市慈善公益排行,深圳市独占鳌头,在综合指数排名中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火车头、中国最慷慨的城市,摘获“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也是在这一年,壹基金落户深圳。
根据深圳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深圳市直接接收社会捐款超过2.5亿元,注册民间组织总计5401个,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慈善捐款70%的资金来自深圳民营企业家。
深圳是全国最早为慈善事业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早在1997年,深圳就开了全国慈善立法之先河,在此基础结合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原条例进行修订,形成现在的《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专家论证稿)》(2013年底仍在送审阶段)。
一、以《条例》促进慈善公益规范化发展,奠定产业化发展基础
《条例》秉承“宽进严管”原则,在减少慈善组织投资经营约束的同时,加强了对慈善组织日常资金状况的监管,有意改变“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条例》中采用国际普遍使用的“大慈善”立法理念,把慈善定义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为他人摆脱贫困、灾害和其他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项目和活动”,凡是从事这些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民间性社会组织,均认为是慈善组织。
这一条例对于慈善公益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在慈善公益组织界定、募捐权限界定、慈善公益财务管理、慈善资金投资运营、慈善公益信息公开、慈善公益专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与探索。
同时对慈善公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扶持措施:
1、慈善事业发展基金:由福彩公益金和地方国有企业利润共同组成设立,用于应急赈灾、购买慈善组织服务、培训、扶持慈善组织的发展、提高慈善组织服务能力和经营能力等。
2、政府购买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等领域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保证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并简化购买经费拨付程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
3、扶持慈善组织:可以依法享受建设用地、税费、金融等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新成立的慈善组织三年内给予房租和水电补贴;大力发展支持性慈善组织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办公场地、培训骨干人员、贴息贷款、公益创投、联合劝募等方式,扶持其做强做大。大力发展社区基金会,推动基层社会建设。
4、第三方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每年应当以不少于全年工作量5%用于对慈善组织审计工作,该审计工作量视为捐赠服务并纳入其年检科目。
5、媒体及宣传支持:国有的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以不少于全年发布商业广告版面或时间的8%用于慈善宣传和信息发布,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6、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培养慈善事业发展急需的理论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宣传推广人才等,完善专职慈善工作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增强公益慈善事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提高慈善组织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7、捐赠纪念与表彰奖励:针对捐赠人及企业允许命名纪念与塑像纪念;开设鹏城慈善奖、勒杜鹃勋章及荣誉市民等称号表彰奖励。
二、以项目为单位促进慈善公益创新,营造产业化发展环境
深圳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慈善公益运作模式的创新,推进慈善公益的分工合作,构建产业化的发展环境。如推进公益项目路演发展创新筹资模式,公益活动孵化提供产业化平台,公益众筹与公益创投的尝试推动慈善公益与金融工具的结合等。
(1)优质公益项目筹资路演展示会为来自政府、企业、媒体等领域的重要人士认识、参与公益提供跨界参与路径。
(2)联合劝募:有效集结社会资源,通过专业方式将资源分配给合格的公益组织,代替捐赠人监督善款的使用情况。
(3)“慈善大家品茶会”慈善沙龙:公益组织的行业峰会。
(4)创意谷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整合政府、媒体、企业、公益机构等相关资源,搭建公益活动的孵化支持性平台,集中展示公益创意文化成果,为创新型公益组织及社会企业的公益活动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5)创意谷公益众筹平台:服务于创意公益活动/项目以及公益梦想征集的众筹平台,项目专注于:环境保护、儿童关怀、文体健身、助老助残、文化传承、卫生医疗、救灾济困、城市细节改善、特殊职业关怀、公益平台建设等。旨在广纳公益梦,挖掘创意公益,孵化公益创想,帮助公益创想计划成为现实。
(6)幸福人生大讲堂:主要包括名家讲坛、养生保健、婚恋家庭、职场超越、校园成长、名人名家中医药文化讲坛、“新市民•心关爱”高校校友沙龙七大板块,以及深入企业、社区的“关爱大篷车”公益讲座和不定期举办的网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