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城市变革的新动能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我国高铁大规模发展已有十多年了,高铁新城已成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城市扩张、房地产开发的新战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断有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上了热搜,其中不乏重庆、合肥、郑州等高铁新贵城市,也不乏沦为睡城、鬼城的负面报道,相应的高铁经济发展境况差别巨大。

高铁能重塑城市发展格局吗?如何变高铁枢纽为新经济枢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结合高铁经济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对高铁经济赋能城市发展做个初步探讨。


一、高铁能重塑城市发展格局吗?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印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显示,我国“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将升级为“八纵八横”,到2020年,高铁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30年,我国铁路版图将基本实现“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一场由高铁引领的交通变革,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城市发展轨迹。

根据国内外高铁新城的发展经验,高铁形成的区域串联将给沿线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同城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和经济社会变革效应三个方面。高铁正推动中国城市“重新洗牌”,并成为城市空间演变的助推器。目前已形成北上广为核心的高铁霸主城市,以重庆、合肥、郑州、长沙、福州等为主的高铁新贵城市。

但从全国高铁新城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高铁新城建设也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佳、产业定位雷同等诸多的问题。高铁贯通,涌现造城热潮,高铁新城多以高铁站为依托,规划城市门户、城市副中心、商务中心,导致高铁沿线站点新城功能雷同。在思考产业定位时,各地往往放大了高铁的正效应,忽视高铁的负效应,更没有充分考虑要素流动规律及产业组织逻辑,金融、会展、研发、商务成为各地的产业标配,产业定位高度雷同,产业落地效果不佳。

可以说,目前中国许多中小城市尚不具备造新城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高铁新城大都位于城市偏远新区,高铁站是高铁新城建设主要驱动因素,但是新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重点在于产业定位、产业承接及与区域协调发展。人为规划主导的“以站建城”模式并不适合所有高铁新城发展,产业导入和运营才是区域开发的关键。

总体来说,由于大部分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时间不长,与规划预期相比真正成功的高铁新城区还非常少。近两年,随着中国高铁建设进入常态化,对高铁新城规划的关注度有所降低,有关高铁新城的谈论也少了一些,而这时候往往是高铁新城区规划建设逐步回归理性,进入了更加务实的阶段。


二、高铁成为推动城市变革的新动能

随着高铁延伸到更多的城市,高铁建设呈现网络化态势,高铁枢纽城市应运而生,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开通高铁到高铁线路的密度、可直达的主要城市数量等,这标志着一个全新高铁时代的到来,我们称之为新高铁时代。

东滩顾问认为,新高铁时代是速度经济的时代,高铁不仅加快了要素资源的流动,更成为推动城市变革的新动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导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如法国里昂、日本新横滨;三是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虹桥商务区;四是推动区域城市重新洗牌,如合肥、郑州。


1、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

高铁新城改变城市交通组织方式,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虹桥商务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从地铁虹桥东站至虹桥西站大约500米的距离,乘客高速铁路、飞机、地铁、城际巴士等等,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据预测到2020年,虹桥枢纽每天将处理近11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其特性体现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大量的客流换乘,如:机场-铁路,机场-公路、公路-铁路。如果包括磁浮在内,所有交通方式之间共有56种换乘模式。


2、导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

高铁新城以产业导入和培育为核心,与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互补,以产业集聚人气,留住人口和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例如,在TGV通车之前,里昂受巴黎的极化效应影响,成为逐渐空心化的城市。TGV通车后,巴黎产业开始沿线向外转移,随着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快速流入,里昂实现了经济崛起成为法国第二大城市,高端商务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后花园。从产业发展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升级,由传统丝织业走向高级丝绸、丝绸研究与设计、航天用特种纤维,并促进化学工业发展;二是创新经济发展,包括汽车(完整产业链)、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化工(化工研发基地);三是特色旅游节点,包括文化旅游、医疗旅游等。


3、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铁网络扩大了城市群的范围,高铁让城市群呈现出“超级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格局,打破了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和功能空间格局。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长三角高铁网络加速区域一体化、扁平化与去中心化,长三角城市群将面临产业环节和城市职能重新分工,从“以规模与体量论英雄”到“以特色与质量定角色”,从“中心城市论”到“城市群生态”,长三角正在打破行政区划,形成“超级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格局。

· 超级中心城市:承载高端服务职能与城市文脉,如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

· 产业功能城市:承载区域的产业科创与先进制造功能,如安亭——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昆山——电子信息创新中心,太仓市——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

· 旅游功能城市承载区域的休闲度假等功能,如乌镇、千岛湖、黄山等。


4、推动区域城市重新洗牌

高铁对区域城市的重新洗牌,最直接的体现为高铁经济带来的正负效应上,即高铁既可以加速区域要素流动,也会导致城市层面的“马太效应”。2008年合宁高铁开通,南京离合肥从原来的4小时变为1小时,到上海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根据规划,未来合肥将贯通11条高铁线路,“米字型”格局将成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周边人口向合肥聚集趋势明显,高铁枢纽进一步强化服务优势。合肥已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主战场,如联合利华从上海迁到合肥,在装备制造、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方面都实现了较大跃升。


三、打造新枢纽经济,引领城市创新发展

高铁经济是以高铁为核心,整合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高铁周边形成经济发展走廊、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高铁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以高铁枢纽为核心的高铁新城成为城市群要素资源重新组合的“战略节点”,在其周围不断聚合新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新经济枢纽”。根据东滩顾问的研究,新枢纽经济主要表现为新商贸经济、新物流经济、新消费经济、新科创经济四个方面。


1、打造“前店后厂”模式,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高铁经济区通过发挥高铁枢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仓储物流”价值链,可以与城市及周边相应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实现大区域的“前店后厂”模式,成为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案例链接:广州南站商务区——打造国家高铁经济示范区

广州南站商务区以打造国家“一带一路”高铁经济示范区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商务办公、商业、企业总部、国际金融、信息服务、会展等功能。其中华南商贸中心作为区域核心项目,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整合塑料、化工、五金、机电、汽配、服装、家居七大优势业态,采用集产品市场交易、市场信息服务、商品展示、货物仓储、物流集散配送、会议展销、电子商务、商务办公八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模式,集聚各方产业资源,已发展为广东省名优特产展贸中心、全国各省驻穗商会中心。


2、集聚新型物流功能,打造区域供应链管理中心

随着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及电商等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的高铁货运发展迅速。近几年已陆续推出顺丰高铁极速达、高铁顺手寄、京东的高铁生鲜递等产品,已有40多个城市开通“极速达”。借助高物流的快速势头,高新城可以布局新型物流功能,重点发展快递物流、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带动城市仓储物流的升级发展。


案例链接:上海青浦华新镇打造长三角供应链管理中心

借助紧邻虹桥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华新镇布局制造物流园、商贸商务园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建设电商快件物流产业园、会展服务物流产业园、物流平台中心,积极打造长三角供应链管理中心,拓展“快递+”产业集群,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目前全国7家快递上市企业中,“三通一达”和德邦5家企业总部均位于青浦华新镇,顺丰和百世在青浦也都有重要布局。


3、创新城市文旅康养,带动城市商贸旅游升级

可达性、便利性,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流向,高铁新城在高端消费、文化旅游、会议会展、高端居住、高端商务、跨国总部上具备先天陆地交通优势,也是高铁新城中最具开发价值的业态。通过挖掘新城市文旅资源,链接周边区域文旅资源,可以发展高端消费、免税购物、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立足城市、服务城市群,引领区域商贸旅游消费升级。


案例链接:南昌九龙湖——采用主题组团式,打造区域文旅新地标

南昌高铁西站建设后,九龙湖板块规划5年内打造包括50万人口的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规划南昌西客站站前商务区、滨江功能复合区、九龙湖文化旅游居住功能区等。在实际操作中,片区进行组团式开发,同时明确各组团主题功能,重点打造万达南昌文旅城、绿地国际博览城、保利文化艺术城、江西国际和上海富尔富温泉旅游、红星美凯龙文化旅游、融创军事主题开发等项目,九龙湖逐渐从一个宜居之城,打造成了一个宜居宜商宜业之城。


4、融入高新技术创新链,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崛起

高铁带来的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的快速流通,使得创新资源更容易在高铁枢纽型城市集聚,从而在“科教-科研-中试-产品-企业-产业生态”的技术创新链中抢占先机。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借助同城效应等高铁带动的创新资源流动,更容易积聚技术转化和应用创新等产业功能。加之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广泛渗透,将放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效应,为更多的城市融入技术创新链、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可能。


案例链接:嘉兴高铁新城——嘉兴商务园打造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核心载体

嘉兴商务园位于长三角区域中心、嘉兴市的主城区,为典型的城市型开发区,依托沪杭高铁开发建设,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聚焦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贸、商务会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依托高铁核心区开发,重点发展商务会展、企业总部等业态,打造高铁枢纽门户;推进金融广场建设,重点发展对接上海、服务嘉兴经济的金融服务业,打造商贸金融新地标;通过现代服务业集聚和门户形象塑造,重点吸引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区域科创商贸区。目前嘉兴商务园已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小结  

近年来,东滩顾问相继参与了安顺高铁新城、潍坊高铁新城、南昌东站片区、张家港高铁新城等相关规划项目,深刻认识到高铁和高铁经济对于未来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巨大价值。随着新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密度不断增加的高铁枢纽城市应持续推进高铁新城建设,不断聚合高端产业链、消费链和创新链功能,打造城市群要素资源重新组合的“战略节点”。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城市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基因,插上高铁经济的翅膀,实现区域的腾飞。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