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

发布作者:东滩顾问浏览次数:

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可见,中国未来的城镇化,仍然蕴含着巨大的经济能量。然而,历经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城镇化开始进入瓶颈期。以高房价为代表的“城市病”问题集中凸显,长期单向城市化造成的乡村经济凋敝和社会崩溃已然到了悬崖边上。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小城镇建设,似乎成为当前解决城乡矛盾和落实新型城镇规划“别无选择的选择”。

浙江有声有色的特色小镇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小镇经济蕴藏的强大爆发力,“文化+产业+旅游”浙江特色小镇模式,也为全国小城镇建设指明了一条可行道路。对此,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通知》的发布,预示着轰轰烈烈的小城镇建设运动正式开启。笔者将尝试从“起”、“承”、“转”、“合”四个角度,解析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根源、浙江经验、全国化的嬳变和未来愿景。


时势所趋,特色小镇不是凭空而起

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环境开始错综复杂,面对“三期叠加”的巨大压力,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主导,工业化和城镇化,几乎同时进入了换挡回调通道,中国经济随即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尴尬境遇。为摆脱阶段性的发展困境,中央高层出台“新型城镇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大对内解决方案。届时,“新型城镇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的空间承载和市场动力释放,特色小镇成为了绝佳选择之一。

城市化进程纳履决踵,特色小镇是解决城镇沉珂的一剂良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举世罕见的,仅用不到3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300年的城市化历程。然而,这种高速的城市化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一方面,疯狂的造城运动,让很多大中城市陷入“大而不当”危机,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城市病集中爆发。最为重要的,是严重超过居民购买力的城市高房价与大量存量物业空置并存,使得城市经济越来越像一颗“定时炸弹”。另一方面,资源过分向大中城市集聚,直接造成了广大乡村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凋敝,人口空心化、服务不平等、无产无业、文化瓦解、空间肢解,整个乡村经济已经走在悬崖边上,城乡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显尖锐。特色小镇的提出,无疑为中国的城镇化提供了一条相对明确可行的解决道路。特色小镇关于疏解城市资源和功能、发展乡镇经济、促进中小城市复兴的理念和做法,将是解决城市病及环节城乡矛盾的一箭双雕之策。


实体经济进退两难,特色小镇成为最佳产业动力释放空间。“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巨大压力下,当发展触碰到“天花板”,当旧有路径难以为继,靠什么完成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特色小镇虽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治本”方案,但绝对是“治标”组合拳的重要一招。特色小镇,将是激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契合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特色小镇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自下而上,特色小镇的浙江实践

特色小镇计划并非浙江独创,近几年,北京、天津、黑龙江、云南、江西南昌等地都曾提出建设特色(小)城镇,且部分省份目前仍在持续。但是浙江实践,赋予了特色小镇全新的内涵,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更不是“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简单叠加,而是结合自身特质,抓准产业定位,挖掘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特色小镇为什么能够在浙江迅速兴起?这与浙江鲜明的地域特性和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无关系。浙江是全国经济大省、私营经济强省、消费经济强省,且块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具备特色小镇发展的一切根植性条件。并且吴越文化体系魅力不断彰显,名胜风景强省优势突出,文化及旅游根基深。最重要的,以浙商群体为代表创新拼搏的精神,是全国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特色小镇正式他们施展拳脚的优质空间,他们创造了浙江如今的辉煌,他们更有创造未来的实力。


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让人你眼前一亮。在于它的突破陈规和大胆创新,创建出一套不一样的城镇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定位“一镇一业”,突出“特而强”,拒绝“百镇一面”;功能集成“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强调融合共生;形态打造“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突出生态宜居;运作机制“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践行灵活创新。特色小镇融产业、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于一体,成为浙江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

随着一年多以来的模式实践,浙江省已经成功完成了两批79个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而特色小镇也为浙江这一年的经济转型答卷贡献了巨大力量。拿杭州而言,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GDP达10053亿元,成为国内第10个万亿元级城市。在众多支撑杭州发展的引擎中,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贸易小镇等特色小镇作为杭州市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新入驻企业达3207家,完成社会投资超过1500个亿。正是浙江特色小镇的集体成就,增强了其被全国推广的信心,特色发展将是未来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


自上而下,特色小镇的全国推行

浙江特色小镇这种“产城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被普遍看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确认。2016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这是中央层面对从浙江兴起的特色小镇模式从认可赞赏到鼓励推广的新阶段。


特色小镇推至全国,在基本范式、主要特征、功能结构、发展模式等各方面自然要发生些调整和衍变,全国像浙江这样有基础有实力的地方并不多,特色小镇的推广必须要在目的、形态乃至内涵上做一些改变,因地制宜。最关键的,全国特色小镇与浙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浙江是“非镇非园”,全国明确指出必须是“建制镇”,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有别于浙江。住建部村镇司司长张学勤表示,特色小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可见,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镇域经济范畴为出发点进行考虑的。

由此可见,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居问题,包括基础设施改善、城镇公共配套跟上、居住品质提升、社会服务均等化等,但解决人居问题绝不是搞房地产高造成运动,必须带有半市场半公益属性,政企合作引入市场化投资的PPP模式值得参考。其次,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应该是一个产业,而是产业特色的提升和总结。浙江“一镇一产”源于深厚的产业根基,复制到全国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很难站得住脚,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是画龙点睛,地方政府及运营管理单位,先把龙画好,先把锦织好,然后再用合适的途径及手段,来点睛或添花。再次,特色小镇的核心特色不是旅游而是基于产业形成的特色产品,且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和口碑影响力。特色产品是建立市场的根基,也是发挥小镇地域优势的核心载体,打造产品体系、产品IP,可能更为重要。

另外,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两大体制机制问题,是浙江未曾遇到的。一个是村镇土地确权和流转问题,一个是镇民组织化参与问题。各地必须出台明确的土地政策规范,并鼓励和协助投资商与镇民组织建立良性的利益协调关系。否则,这两个问题将成为小镇建设的难以移开的绊脚石。


防患未然,特色小镇要谨防千镇一面

根据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被写进政策文件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中国历来的重大政策出台,经常会产生过激的市场反应,为了获取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及投资者的牵强附会,狗尾续貂,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复制粘贴行为司空见惯。比如光伏太阳能产业不到6年时间重生到死,以及最近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都反射出了政策刺激下的不理性问题。特色小镇创建,必须要从根源就杜绝此类行为及风险。对此,笔者总结了几点特色小镇创建的关键要义,仅供参考。

首先,特色小镇一定是以产业为依托,能够形成完整或者部分产业链,且与上下游的供需关系协作良好。特色小镇的特色不是任何部门及领导赋予的特色,真正的特色小镇首先是区域的产业的特色。只有挖掘产业的内容及活力,制定产业的扶持及优惠政策,用产业的活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这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的基础。

其次,特色小镇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是必须符合产业发展,市场需要,能够形成自身的存在的意义。特色小镇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可以有巧克力小镇,马铃薯小镇,民宿小镇;也可以有基金小镇,航空小镇,白酒小镇。但内容的选择只是一个开始,只要符合所属区域的产业发展,那么内容都是正确的。最核心的关键是如何使内容能够良性的发展,符合产业化发展思路。如何使内容的运营能够造福当地的居住者,这才是在特色小镇问题上对建设管理者的考验。

第三,政府在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以提供公共部分及公共服务为引导手段,规范运营管理的多数人需要遵守的一些行为及条件。以产业引导及扶持基金为杠杆,以市场行为管理运营小镇。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一定是需要修建及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服务,然后,用扶持政策和引导性基金去促进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如果是公司性的营造特色小镇,政府的角度也需要思考清晰公司投入后的投资平衡,以及公司对产业发展的助力。

第四,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必须严格把关培育考核。特色小镇创建不能按照地域进行分配,而是成熟一批,公布一批。选择标准主要看小镇是否成熟,是否符合考评要求。特色小镇创建不采用审批制,而是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式方式推进。浙江省的“提供初选名单——实地调研排序——联席会议审定通过”三环节创建制值得参考。严格考核奖惩制度,考核达标方能享受支持政策,不过关要有相应惩罚措施,如浙江的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完善制度并有效执行,不给市场盲目行为留任何政策空间。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