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发布作者:高婷浏览次数:

在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不确定性加剧的形势下,全球经济遭遇冲击,但中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不会变,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当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多元,对外开放的内容更加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程度更加深入,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也更加明显。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当地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建设,助推中国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


一、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四大特点

1.从开放形式看,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

多年来为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利用外资以“引进来”为主,目前已经过渡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驾齐驱。从2006-2020年的双向投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在2015年首次超过引进外资,且对外投资持续活跃,“十三五”较“十二五”时期累计增长46.2%。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对外投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对外投资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达20.2%,稳居世界前列。

图1:2006-2020年中国双向投资对比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2.从贸易形式看,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为导向,进口居于从属地位,表现为“重出口、轻进口”的特点,为改善贸易失衡问题,国家鼓励从扩大出口向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转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进口增长最大的贡献国。从全球货物进口数据来看,中国进口占世界比重不断提升,从2001年的3.8%上升至2020年的11.5%,年均增长11.9%,是世界货物进口增长率的2.2倍。“十四五”期间,商务部将继续积极扩大进口,主要从扩大优质商品进口、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利用进口贸易平台、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发力。


3.从开放内容看,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从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逐渐转变为FTA框架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局面。虽然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但在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十三五”时期,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累计达3.6万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9.7%,且在2020年全球占比比重提升至6.9%,达6617.2亿美元,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二。

图2:2011-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比情况(单位:亿美元)

当前,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一是,服务业将全面放开,商务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重点提出8项试点任务及122项具体举措,未来在教育、医疗、养老、旅游、船舶航运、保险等领域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限制措施。二是,侧重加快中西部、东北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步伐,服务贸易新增试点中有一半在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比例均高于前两轮试点。三是,重点领域聚焦服务外包产业,通过服务外包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力发展寄递物流、仓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测试、维修维护保养、影视制作、国际结算、分销、展览展示、跨境租赁等新兴服务贸易。


4.从规则参与度看,从融入适应转变为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谋求加入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从1986年提出“复关”申请,到2001年成为WTO成员,中国开始融入全球化大潮,“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分工,并推动全球层次的经济治理。2010年以后,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成功举办G60等多边经济峰会、积极推进RCEP生效实施等。从积极融入走向参与引领,中国已经站上国际经济贸易舞台中央。

图3: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示意图


二、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以沿海地区为起点,逐步推进“沿海—沿边—内陆”阶梯式开放格局。如今,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日益加快,全方位开放格局更加凸显。

“沿海—沿边—内陆”开放三阶段:

·沿海:沿海地区率先开放,1979年在华南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支点和突破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8年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开放整个沿海地区;90年代开始在沿海港口城市深化开放保税港区

·沿边:沿边开放经历了1987年至1998年的启动阶段,1992年开放沿边14个口岸城镇,设立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进入后沿边深化开放阶段

·内陆:继沿海、沿边城市相继对外开放后,国务院1998年决定开放长江沿岸和内陆地区的省会城市,涉及12个省、自治区和16个城市,横跨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带,至此,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图4:中国全域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自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我国开始加速推进自贸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截止目前自贸试验区已分6批共计设立21个,涉及城市超50个。

图5:中国自贸区分布图


三、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地方实践

在中国全域开放的大背景下,以上海、海南、重庆、黑龙江为代表,各省市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密集出炉,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1、上海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示范高地,上海扩大开放系列政策频频出台,开放平台建设亦多点开花,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国际贸易新业态,优越的营商环境,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助推上海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在完善开放政策体系方面,2017年推出“上海开放型经济33条”、2018年制定实施“上海扩大开放100条”、2019年出台“上海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40条”并在2021年被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20年颁布全国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2022年为抢抓RCEP生效实施的机遇制定《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出台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强有力法治保障。

在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方面,2019年上海开放新地标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2020年虹桥获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2018-2021年连续举办四届进博会等。其中,作为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吸引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722.7亿美元,且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扩大,上海本地新设、增资扩资外资项目不断。

在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方面,上海积极探索和扩大包括离岸贸易、转口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在内的新型国际贸易。在离岸贸易上,上海自贸区“离岸通”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我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在转口贸易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启动,中心将逐步实现国际中转效率最大化。在跨境电商上,2020年上海海关正式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工作,标志上海口岸开启规模化“卖全球”的跨境电商贸易新征程……

如今,上海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已经十分明显,2022年初经上海口岸进出口的货物占全国的比重接近30%,每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服务贸易等在全国都处于领头羊位置,2021年上海利用外资主要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实到外资金额达到22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再创历史新高。


2、海南

按照中央部署,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自贸港是当今国际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目前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已陆续出台180多项政策,其中15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生效,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陆续推出,海南已初步形成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政策制度体系。

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海南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系列政策陆续落地生效。在进出口管理政策制度上,洋浦保税港区先行先试“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并扩大试点至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在免税政策上,“一负三正”“零关税”政策清单中原辅料、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三张清单落地实施,截至2021年4月,海南累计实现进口货值达92.7亿元,为企业减免税款达到17.2亿元。同时,在自贸港特殊免税政策加持下,海南举办了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搭建起国际消费精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分别为57.7%、55.5%。

在投资自由便利方面,为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海南上线全国首家投资全流程“套餐式”服务平台-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事前事中事后“一站式”服务,项目审批环节由70个减至4个,审批环节和时限缩减80%。此外,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正式投运了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也在加快建设中。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出台了全国首部公平竞争领域立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等。数据显示,2018-2020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实现连续三年翻番,2018-2021年共有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海南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3446家。


3、重庆

作为中西部地区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唯一省市,一直以来,重庆持续深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通过构建出境出海物流通道体系、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延伸外贸新业态等举措,稳步推进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在拓展开放通道体系方面,重庆不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物流大通道建设以及中欧班列(成渝)号、“渝满俄”等国际铁路班列线路拓展。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是重庆南向物流大通道,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联合沿线海关,建立通道区域海关轮值联席会议制度,议定了打击走私、转关便利化等49项合作事项,2017-2021年,重庆经通道货运量、货值分别增长37倍、31倍。目前,重庆通道物流网络已覆盖全球107个国家(地区)的319个港口,成为了全国唯一兼具水陆空三类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在完善开放平台建设方面,2021年重庆经开区、长寿经开区、万州经开区、西永综保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重庆10大开放平台发布协同联动创新倡议,推动平台间资源互联互通,提升平台开放引领作用。同年,万州综保区、永川综保区陆续获批设立,至此,重庆已有6个综合保税区。据统计,重庆综保区内已集聚全市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近70%,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超全市40%。

在积极发展外贸新兴业态方面,重庆大力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出台了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并设置退货中心仓,率先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落地。此外,重庆也在加快保税展示展销、全球维修、融资租赁、检测研发等新业态发展。2022年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增长12.5%,高于全国整体水平3.1个百分点。


4、黑龙江

黑龙江是中国北部边陲,以对俄沿边开放为重点,正在全力打造向北开放新名片。“十三五”期间,黑龙江对俄贸易总额占到全省外贸总值的60%以上,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20%左右。

在推动一类口岸建设方面,随着黑瞎子岛公路客运口岸、同江铁路口岸、黑河步行口岸和黑河公路口岸先后获批对外开放,黑龙江国家一类口岸达到27个,数量仅次于广东。其中,作为对俄交往重要窗口,绥芬河口岸已成为我国进口俄罗斯木材、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的重要口岸,也成为俄罗斯糖果、酒水饮料、面包等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在构建跨境通道体系方面,黑龙江在全力构建以铁路货运班列为主,公铁空水跨境货运网络全面铺开的跨境物流体系。在货运班列上,哈欧班列、哈俄班列、“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并开通了莫斯科至绥芬河“中俄直列”,启动了哈萨克斯坦至绥芬河“互贸专列”等。作为全国首列对俄国际货运班列,哈俄班列从2016年开通至2022年2月,开行突破1000列,运量逐年攀升,2021年发运量同比增长近3倍。

在搭建更高水平开放平台方面,2019年8月黑龙江自贸区获批,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建设全面启动,仅两年时间,自贸区已累计生成超200项制度创新成果,且在2021年贡献了全省约1/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7的外贸进出口。在沿边开放平台上,于边境口岸市县设立了东宁、黑河、绥芬河等14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点),截至2020年5月,绥芬河贸易点已累计完成交易额27.46亿元,上缴国地税合计6170.67万元。目前,黑龙江正在加速整合自贸区、综保区、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