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生态和小镇范式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如果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刚提出时还受到很多质疑的话,今天我们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战略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服务业、消费和高科技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架马车,特别是推动高科技发展的科创经济,已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

随着粤港澳湾区战略的提出,珠三角转型之路已日益清晰,创新驱动成为引领珠三角转型发展的最强音,今天的深圳已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由此带动的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创经济的沃土。科创+小镇,是当前珠三角最有热度的两个词汇,得到了政府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小镇开发如何与科创经济嫁接?各方都在探索,本文将从生态化扩散视角做些解构。


一、科创经济的平台生态化:“伟大”企业的布局

谈到科创经济,我们就不免讲到美国硅谷。硅谷是诞生“伟大”企业的摇篮,从早期的惠普、IBM、Intel,到今天的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Uber,每一个企业都足够强大到影响世界。不同的是,早期的企业更多遵循着产品战略思维(芯片、打印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而今天的企业则更强调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开放互联的平台经济,参与天使投资、创业孵化和科技加速,将形形色色的创新成果和创业公司纳入自己的产业生态圈,它们已成为科创经济的绝对主导力量。

我国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构建产业生态和平台经济,成为一流企业的主要标签。腾讯、阿里、百度、华为、小米、华大基因、海尔等等,今天中国的经济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伟大”企业。它们有的是互联网巨头,有的是近几年崛起的独角兽,有的是互联网思维的变革先锋。在创新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它们积极布局创新创业孵化,通过总部平台、创客空间、天使投资、投资基金、技术联盟等载体构建产业生态圈,缔造产业帝国,实现全球链接,参与全球竞争。

例如小米公司,通过投资的方式打造小米生态链,提出了迎合万物互联时代的转变发展战略:在小米周围投100家小米兄弟公司,共同抢占IOT时代风口;占股一般在40%以下,把小米生态链做成一个孵化器,帮助这100家公司在每个行业里,短期内就取得先发优势,成长为中等规模的公司。

在未来的科创产业组织中,由“伟大”企业自组织的科创平台将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包括总部平台和众创空间,将成为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地图的“大脑”,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形成开放迭代的产业体系,培育顶尖的科技原创力。谷歌、微软、IBM、腾讯、阿里、百度等等,都在打造这样的众创空间体系。

例如海尔企孵众创空间依托海尔U+、洛可可工业设计集团、深圳硬蛋等行业的领先资源,将项目创意、工业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基金放大等环节紧密结合,完成孵化器与创业者、投资方、专家导师和产业链有机的结合,实现生态闭环、垂直孵化。在此基础上,海尔提出了更大尺度的“产城创”生态圈模式,并走出青岛寻求在上海、广州、济南等多地落地运营。

这些“伟大”企业可谓高富帅,有资金、有渠道、有品牌、有情怀,它们计划发展的科创平台,已成为各个地方抢夺的重要资源。今天,这些有着改变世界伟大想法的企业,正在构建全球化的平台经济和产业生态,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它们的“买买买”,已成为推动区域科创经济发展、科创小镇建设的重要驱动器。


二、科创经济的区域生态化:科创产业的扩散

从产业组织形态来看,科创经济主要体现在区域上的集聚性,区域科创经济的密集度,决定着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效率。讲到硅谷的发展,不仅有一大批“伟大”的科技公司,更有一整套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包括大学和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工程师和创业者、创投和法律顾问等,也包括从天使投资、VC到IPO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今天,深圳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比肩硅谷的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深圳每年创办6万家企业,成为全球创业最多的城市。不仅如此,深圳不断涌现出改变世界的大公司,如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创新、华大基因等。深圳已形成了助推从想法-创业-瞪羚-独角兽的创业生态体系,从科研院所-创业苗圃-创客空间-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科技生态体系,如腾讯众创空间、柴火空间、智造局、天安云谷等等,聚焦前端的新型孵化模式不断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形成了分工协同的科创生态,从垂直分工到平台共享,形成了引领全球的制造业共享平台。以华强北为例,依托密集的电子专业市场,依靠“前店后厂”模式连接了各种产品集成商、设计公司、供应链服务公司、金融物流公司等,拥有了能够迅速研制硬件产品的产业链和生态环境,成为了全球硬件创客的大本营。深圳已成为引领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典范。

随着粤港澳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谋求整体经济转型,从“世界工厂”向“全球科创中心”发展。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桥的开通,将极大激活粤港澳内湾发展。沿着珠江东岸创新走廊、珠江西岸创新走廊、深中通道创新走廊,粤港澳发展格局从“三核独大”演变为“拥湾发展”,从长远看“一湾两岸”将形成粤港澳的“未来湾区”。从科创资源的流向看,有两个动向比较明显,一是科技回归都市区,通过城市更新导入科创资源;一是科创经济下沉,向大都市周边地区扩散。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硅谷就出现了扩散化的倾向,一些科技公司开始选择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去发展。这里的商务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充裕,能够适应各种创业需求,这里既可以享受大都市带来的丰富多彩,又可以满足田园生活的小资情怀。苹果新总部选址库比蒂诺市,谷歌新总部选择山景城,Facebook新总部选址门罗帕克市,大体都遵循这个逻辑。

在粤港澳地区,“伟大”企业向大都市周边的扩散也正在发生,如华为终端基地落户东莞松山湖、中兴建设河源基地、华大基因建设惠州基地等,在大都市周边选址生态绝佳的环境,打造低密度的城区,追求宜人尺度、舒适健康环境,在那里缔造新的产业社区和产业帝国。这正是科创小镇开发的机遇所在,也是高端功能扩散推动大都市圈形成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粤港澳地区有着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东莞、惠州、中山、珠海、佛山等城市,乃至到下面的各个镇域,基本都能形成“科创经济+产业集群”的联动模式,地区产业集群为科创经济发展提供了就近的配套和服务市场,科创经济可以为地区产业集群提供转型升级的动力。珠江东、西两岸走廊及400多个建制镇上,数百万大小企业结群形成IT、装备制造、服装、家具、灯饰、皮革皮具等大量“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科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今天,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小镇群的战略引导下,粤港澳掀起了建设科创小镇的热潮。如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引进了思科潼湖科学城、华大基因(惠州)基地、碧桂园科技小镇、中关村科技金融小镇等项目。如佛山南海区引进了全球创客小镇、智造小镇、I.T.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星光小镇、制造业创新小镇等项目。科创小镇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经济发展的主要范式。


三、科创经济的小镇范式:平台+社区+网络

科创经济的产业组织方式是:想法、创业、瞪羚到独角兽,搞众创空间的目的就是激励爆发式成长,催生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出现。科创小镇发展的怎么样,就要看这个小镇创业是不是多,瞪羚是不是多,有没有独角兽出现。颠覆式创新的关键,是看能否打造有助于催生独角兽的创新生态圈。

在粤港澳区域,东滩顾问参与过中山港口星河科创小镇、广州白云国妆小镇等项目咨询工作,其中星河科创小镇已入选国家“千企千镇工程”。结合项目经验看,科创小镇开发首要的是植根于大科创生态环境中,链接“伟大”企业的平台生态,打造科创社区和创新环境,实现科创产业的导入、培育和运营。

1、导入平台经济

科创小镇要聚焦科创经济,摆脱房地产化的倾向,就要构建产业地产商+产业运营商的联盟开发模式,寻找合适的优质科创产业资源,从一开始就要植入“伟大”企业的基因,瞄准颠覆性创新技术,致力于培育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科创小镇的平台经济,一是植根所在地区龙头企业的二次创业,在现有专业镇基础上进行特色化培育和转型升级;一是加强与深圳等科创策源地的联系,或寻求与国内外的科技龙头企业合作。

比如布局在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碧桂园科技小镇,定位为世界级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的项目,现已签约思科、创新工场、浪潮集团、软通动力、深圳无人机协会等。星河科创小镇借助深中通道创新走廊的轴线效应,提出将与10-20家伟大科技企业一起建设孵化器集群,构筑“科研+创投+转化”的科创生态圈。

过去的微笑曲线正在被打破,产业资源正在碎片化,这些碎片将在新的平台上得以整合,包括创客平台、电商平台、共享制造平台、众包研发平台等,它们是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器和支撑平台。借助专业技术、资金、政策等的引导,构建互联网+产业平台也是科创小镇开发的重要路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粤港澳地区丰富的中小企业联盟组织打造的科创服务平台。

 2、打造科创社区  

在科创小镇的规划中,应构建环境吸引力,凸显小镇比较优势,营造自然优美、绿色健康的小镇环境。

强化建设富有活力的“第三空间”,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构建步行化、社交化、宜人化的公共空间,提供更多步行化混合街区、社交聚会场所。同时要构筑满足多元需求的社区生活圈,包括品质住区、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便捷交通、慢行系统等,构筑10分钟生活圈,以“完整社区+邻里中心”为生活单元。

在小镇内部产业组织形态上,主要逻辑是促进人与人的交流,营造一个大家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产业社区。在星河科创小镇上,我们利用绿地公园、广场、桥梁和小镇服务轴等设置人活动所需的城市活动界面、城市公共空间与开放空间节点,植入旅游活动和科创活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活力街区。

打造“创客空间-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的完整创新链条,构建由一个个创新载体开放互联形成的网络化产业社区,每一个创新载体都是一个科创细胞,都是一个创新空间,包括主题型科技小园区、国际化孵化器和加速器群、品牌化的创客空间、开放型混合创业街区等,为创业团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可能。系统组织科创细胞,组团式布局,在空间上形成特定功能聚合,总体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产业单位生态网络。

 3、营造创新网络  

在科创小镇的运营中,主要围绕创新资源导入和网络营建展开,不断扩展科创网络的能力,提升科创小镇的自组织性。

建立与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广泛连接,构筑小镇内部创新创业网络。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联盟、企业家俱乐部以及各类专业沙龙会议,强化小镇内部的技术链接、人才链接,加强与全球创新资源的链接。

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作网络和朋友圈,依靠朋友圈的力量,与国内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松散合作,建立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和创业公司“成长档案”制度,促成外部投资资金快速对接区内项目。

植入创新创业的文化基因,塑造开放、共享的创客文化,推行“服务合伙人”计划。鼓励企业家、科技人才投身公益活动,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公益论坛、公益培训、公益技术指导、公益创业顾问等形式,设置“公益积分”机制,实现共同成长。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