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乡村振兴、消费升级、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力。乡村振兴是农业升级的政策驱动力,消费升级是市场驱动力,科技创新是技术驱动力。在这三股力量的推动下,各路资本和人才纷纷下乡,发展出现代种养殖、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由此也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处于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相割裂的状态,导致农业延伸出来的增值空间大的二、三产业部分不能留在农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场农业领域的大变革正在上演,我们结合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化,对农业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做一个简单梳理,主要分农业生产、农业流通、农业服务和产业融合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新型生产业态
农业生产主要涉及农业产中及产前环节,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从生产方式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1、农业育种
图2:农业育种主体与参与方式
2、智慧农业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微生物农业、光伏农业、太空农业、海洋农业等高科技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通过对作物产量预测、病虫害防治、远程监控和管理、植物生产分析预测、土壤改良等方式助力农业快速发展。
智慧农业是高科技农业的终极版,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通过智能化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智慧农业包括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施肥/灌溉/监控、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智慧物流等方面的内容,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涉农,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入到智慧农业开发中来,如中科三安植物工厂、富士康植物工厂等。
3、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了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农业包括物质再利用、秸秆还田、农药化肥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园等模式,最典型的是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如河南康龙集团构建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秸秆饲料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还田为主线的循环农业模式。
4、特种农业
这里主要是指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盐碱地、沙漠、污染土地等特定土地上发展的农业,注重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并行推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胜伟集团开创了“盐碱地+”的新模式,不仅培育了多种耐盐碱植物,如紫花苜蓿、沙滩黄芩、单叶蔓棘、秋月梨等;还在复育改良后的盐碱地上发展盐碱地特色观赏园艺区、采摘区、生态牧场,打造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区,持续输出独特的碱性功能农产品。
二、新型流通业态
农产品流通环节是连接上游农业生产者与下游消费者的桥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加工配送、交易等环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关系到农业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
1、生鲜电商
近年来,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猛,B2C、C2C、O2O多种生鲜电商模式轮番上场,消费者生鲜消费理念得到了培养。自2005年易果网上线以来,先后涌现出了莆田网、优果网、沱沱工社、菜管家等数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已成为新兴资本进入的热门领域,伴随着京东和天猫的加入,生鲜电商行业进行大规模资源整合和并购。目前中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3万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
2、农产品新零售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电商企业开始从传统零售转型新零售,利用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店一体化方式,打造品牌农产品,线上线下等价销售农产品,使得消费者获得丰富的消费体验和高品质的农产品,并且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典型案例如阿里盒马鲜生、美团小象生鲜、永辉超级物种、京东7Fresh等。
3、农业互联网平台
从农产品交易模式看,主要有网络期货交易、网上期权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上交易(B2B)、农产品网络零售(O2O为主)等。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看,2017年我国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已有585家,在整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的占比为29.7%,典型农产品交易平台有生猪交易所、海洋商品交易中心、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美菜、一亩田、沁坤等。
通过农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将乡村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还可以对接农产品电商、农特微商、农村O2O服务平台、农资集中采购平台、农机融资租赁平台、农村旅游体验平台等,不断畅通农业产业链的物资、资金和信息流,构建起共生、共赢和互利的智慧型农业体系。
三、新型服务业态
1、农资服务
农资服务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据统计,我国现有登记的农资经营单位有40多万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农资电商的发展,未来三年将有超过30%的农资人会被淘汰。未来的农资服务包括服务商、平台商和综合整合者,史丹利、新洋丰、心连心、金正大、新都化工、中化集团等农资大佬,云农场、一亩田、田田圈、草帽网等新兴的农资电商,都重金布局农资服务领域,构建整合的农资服务平台。
2、农技服务
农技服务包括种养殖技术、机械作业服务、排灌服务、检测认证、科技培训等,以及大型设备代播、代耕、代收获的生产服务体系。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比如精准植保、精准施药受到各方关注,大疆植保无人机国内累计作业亩次已突破1亿大关。“互联网+农技服务”的模式快速发展,天天学农、大丰收、中迅农科的小农人、广西田园的田园通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农技服务平台。
智慧农业服务涉及农业的“产、供、销、管”各个领域,比如农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产资料等农业资源管理,智能滴灌、土壤、水质、大气监测、病害防治、成熟度预报等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农业装备与设施工况监测、远程诊断、服务调度等,以及农业园区的安全防护、大屏展示、ERP、移动办公、车辆管理等。
3、农业金融服务
在过去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想要向银行贷款是很困难的,因为农民不仅没有固定的资产可以用来抵押,而且缺少担保人等。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农业发展开始获得包括农业产业基金、农业保险、农业创投等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国家各类农业基金之外,有很多企业介入到农业金融服务领域。
中粮粮食银行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的模式,为农民提供粮食存取、结算、兑换服务,并提供各类增值服务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大北农孵化的农信互联,通过猪联网为养殖户提供猪场管理、农资采购、猪病问询、价格行情等服务,沉淀养殖户数据,辅之以线下业务员采集的征信信息,提供小额贷款等农信金融服务。
4、农业产业链服务
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农业服务的大方向。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模式探索者,如金丰公社、农管家、田田圈、美来生威、神州土地等。田田圈可以满足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技术、金融等多方面需求,在全国已有300家一级经销商加盟,有近万家田田圈加盟店和预备店,覆盖全国26个省、2个直辖市,服务农户超过1亿。
四、产业融合业态
1、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面向人们体验自然生活、度假休闲的需要,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文化等资源,以观光、休闲、度假、康体、游乐等为主要形式,发展出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市民农园、度假庄园、特色民宿等业态。目前,我国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已呈现出全面爆发的态势,且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成功的项目不胜枚举。
2、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就是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农业开发中,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之外的农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和创意活动等。典型的创意农业业态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通过栽培创意形成农田景观、具有艺术性的农产品;二是农产品或农业废弃物的创意利用,如农作物秸秆作画、豆制类小饰品等;三是创意服务,如花道、茶道等;四是各类农业节庆开发。创意农业广泛应用在乡村旅游、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中,是休闲农业发展升级的重要驱动。
3、农业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大农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一方面,农业一二产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形成了保健品、绿色食品等健康食品的开发;另一方面,农业三产与健康服务产业融合,面向高端康养、亚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的养生养老需求,发展有机农业养生、中医药养生、休闲农庄养生、田园牧场养生等业态。典型项目如乌镇雅园、北京大爱书院、成都幸福公社、北京国奥乡居等,都构建了“田园+养老”融合的发展模式。
4、全产业链运营的品牌农业
全产业链运营的品牌农业,讲求的是打通从选址、育种、种植到营销、加工、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实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美誉度,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典型代表如多利农庄、佳沃集团、“褚橙”等。佳沃集团构建起“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运营、全球化布局”的“三全模式”,探索了蓝莓、猕猴桃为代表的品牌农业模式。目前佳沃集团已经在饮品、水果、动物蛋白和品牌包装食品等领域建立了领先的全球化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