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重要方向及其投资特征分析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 莫金玉浏览次数:

2020年,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4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讨论了多半年的新基建范围终于得到了明确。新基建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挑战,更是支持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基石。本文主要对5G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这四类核心新基建的投资规模、时序和方式做一下梳理。


一、5G基建

  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5G的应用场景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出行等各种领域的多样化需求,也可以与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1、发展内涵:5G技术引领数字化转型

  5G开辟移动通信的新时代。5G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实现网络性能的跃升,支持千倍以上流量业务的增长,用户体验和连接能力是前所未有的,可以满足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严苛要求。

  5G加速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都将5G的发展作为数字经济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5G可以提升现有交互方式,促进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典型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引爆车联网、移动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垂直应用领域。普及5G、发展5G,是加快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2、投资规模:预计2020年5G基站投资规模2467亿元,细分环节可长期持续带动投资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全国新建5G宏基站15万台、投资额950亿元,预计随后几年将稳步增长,在2022年达到宏基站120万台、投资额3960亿元,2019-2022年总投资接近2万亿元。5G基建的产业链长、投资周期长,包括小基站、网络规划运维、光纤光缆等细分领域都是长期持续投入的。


3、布局特征:初期建设以宏基站为主,小基站后期发力作为补充

  小基站主要针对高频波段,由于大量的新增频谱处于高频段,因此网络覆盖性能较弱,意味着网络密度将需要提升。在5G建网的初期,基站的建设主要以宏基站为主,再用小基站作补充,加大、加深覆盖区域。在实现5G的广泛覆盖后,随着网络的深入部署,小基站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4、案例链接:中国移动在雄安新区的5G建设

  中国移动在雄安新区布局以5G为引领、以4G为主承载,建成主城区地上地下、农村、蓝绿空间全覆盖的立体网络。2017年河北移动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雄安新区2018-2020年网络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了2018-2020年雄安新区网络建设项目及投资。2017年6月,中国移动就在雄安新区率先部署并开通了5G移动通信设备,并搭建完成了雄安新区首个5G试验站。

  中国移动在雄安新区积极布局5G应用场景。智慧商超基于“通信、导航、物联一体化”智慧室分天线,可同时提供室分故障监控、室内弱覆盖分析、室内精准定位、商业广告推送和物联网信息收集等五大核心能力。智能感知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目标自动发现、动态人脸识别、持续实时追踪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城市的公共安全与城市治理。此外,中国移动还联合长城汽车、华为完成雄安新区首次基于5G的自动远程驾驶启动及行驶测试,实现了通过5G网络远程控制20公里以外的车辆完成启动加速、减速、转向等操作。



二、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以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协同、优化配置为目的,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工业软件、管理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目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展现形式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提供生产过程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制造资源配置等。

  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智能化、众包、DIY、体验式消费等让生产、生活无缝地链接起来,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空间。而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制造业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制造业资源整合的需求更加迫切,各行业对工业互联网提出更多的需求。

1、发展内涵:工业互联网驱动未来制造升级

  在工厂内部,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生产设备、智能终端、控制系统的广泛连接,海量数据汇集,系统对各类数据进行清洗、管理、分析,并进行深度挖掘,实现工厂数字孪生建设,最终反馈得到可供执行的最佳决策,实现从单个机器设备到生产线、车间甚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

  在工厂和工厂之间,借助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产品、产品与产品的实时连接和智能交互,实现协同设计、远程服务、共享制造。工业互联网将极大重塑原有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共享型制造经济(从代工、外包到众包)的发展。


2、投资规模: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带动数字经济大速发展

  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分别为1.42万亿、2.13万亿,分别上年增长69.3%、50.2%。在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分布中,设备健康管理、全流程系统性优化、生产管理优化等应用更受关注。

  工业互联网带动数字经济发展。据统计,2018年工业互联网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7%;2019年这两个贡献分别为15.6%、9.9%。预计在2020年,工业互联网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1%。


3、布局特征:从企业上云开始,面向全社会开展布局

  工业和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从企业上云开始,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面临着云改造、云迁移的需求。2018年8月工信部出台《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要求推动企业利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第二阶段是工业APP的诞生。工业APP是一种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目前市场上工业APP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企业链入平台,为平台进一步积累数据、优化模型提供支撑。

  平台体系建设的第三阶段,是面向全社会的表示体系的快速搭建。《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标识解析体系构建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在2020年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形成10个以上公共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标识体系的建设对于鼓励工业企业、信息化企业合作,推动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4、案例链接:上海将打造工业互联网2.0升级版

  2018年7月13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路线图。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将推动数万亿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内涵:人工智能变生产要素,“虚拟劳动力”诞生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中提出“人工智能正缔造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人工智能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贬值。”

  经济学家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集数据、算法、技术、算力等的人工智能应该被视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且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贬值。”在我国,人工智能衍生的虚拟劳动力已经在多个领域上岗工作,如金融机构、运营商、电商等平台使用虚拟客服代替人工客服。

  人工智能已经在众多垂直领域实现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包括家居、金融、交通、医疗等。借助智能语音、图像识别、机器人、知识图谱等技术,将会助力企业提高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效率,优化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需求和增长点,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


2、投资规模: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1500亿,未来5年年均增速22%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25年人工智能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过10万亿元。


3、布局特征:场景驱动,安防、语音交互、医疗、图像识别和金融等领域为热点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主要靠场景驱动,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应用领域,政府在布局时也优先考虑技术为本地带来的变革。根据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企业领域分布情况,中国AI企业主要集中在AI技术及应用领域,其中安防、语音交互、医疗、图像识别和金融等领域为热点。


4、案例链接1:上海发布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

  2018年12月12日,上海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吸引10大领域19个具体点位的解决方案;2019年4月25日下午,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正式揭榜,共有包括AI+学校、医院、社区、园区、交通、政务、金融等方向的12个具体场景入选。2019年8月31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上海正式发布了第二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包括11个领域,19个场景。
首批7个领域,12个场景
第二批11个领域,19个场景


5、案例链接2:杭州城市大脑建设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杭州城市大脑是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杭州城市大脑起步于2016年4月,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如今已迈出了从治堵向治城跨越的步伐,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目前,杭州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已形成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为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提供的一个特殊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是海量数据的承载实体,是互联网流量计算、存储及吞吐的核心资源,互联网、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是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发展内涵:5G时代数据流量暴增,数据中心是流量的承载基石

  科技进步带动ICT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暴增。根据思科预测,2017-2020年全球数据流量年增速达到23.4%。而随着5G逐步实现商用,未来智能网联、AR/VR等应用的落地,数字内容将更加多元化,数据量将迎来进一轮的增长。流量的快速增长直接驱动了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众多云厂商选择数据中心作为其数据基础设施。


2、投资规模:增长潜力大,未来将达到千亿级别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潜力大、增速快。与美国相比,我国IDC行业发展处于早期,行业供需缺口大,整体看来增长潜力巨大。2019年IDC市场规模1560亿,CDN市场规模250亿元。


3、布局特征:呈现三级层次化分布趋势,东部一线城市饱和、中西部利用率提高

  IDC的布局呈现“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地区偏少”的格局。时效性高的“热数据”处理需求较大使得我国IDC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周边区域,这些区域性数据中心可以满足客户对于低时延及运行稳定的要求,提高效率;时效性较低的“冷数据”主要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电力成本较低,远端部署可以降低成本。

  新基建是未来较长时间内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是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创新大时代的重要支撑。对于各地政府来说,要系统了解新基建的发展方向及布局时序,抓住新基建的风口,有序推进新基建项目的落地,让科技更好地造福民生、赋能产业。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