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企业加速器(东滩视点16期)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本期导读:

企业加速器相关资讯

企业加速器的内涵解析

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

案例借鉴:中关村永丰企业加速器


※动态资讯※


科技部2007年8月正式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永丰产业基地作为国家首个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2009年3月宁波国家高新区一期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5月底位,于广东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内的科技企业加速器一期正式交付使用,该项目全部完工后,建筑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将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加速器集群之一。


※主题解析※


自1987年中国诞生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以来,其作为“创业科技企业的栖息地”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二十多年来从孵化器中跨越‘死亡谷’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高成长型的“瞪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急需大量资金支持研发成果转化,大规模物理空间支撑快速扩张,以及具有创新性的科技园区管理方式,而传统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其快速成长的需求。于是,企业需求的变化造就了服务于具有一定资金和规模实力的高成长企业的加速器。

从政府层面来看,企业加速器是区域进行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可高效利用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是企业集约化发展的新空间。发展企业加速器可以直接、有效地实现资源与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的快速扩张;而且,粗放式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园土地紧张和资源节约的要求,而加速器可以以高性价比的土地利用效率形成产业集群。

从产业层面来看,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一个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有机整体,促进创新型组织的集聚。现代企业加速器促进了企业间建立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了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MEA内的企业不仅有物质交流,更有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特别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使该区域发展成为有利于学习和知识溢出的大环境,从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进而促成创新型组织的集聚。

从企业层面来看,加速器解决了“后孵化”期的高科技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并满足了快速成长企业对灵活的物理空间的需求。虽然从孵化器中毕业的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但凭借这些企业的积累还无法自行购地建厂,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快速成长企业对经营场所的需求比较灵活,企业需要一个标准化、通用型和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物理空间。加速器可以依据产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主题观点※

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企业加速器


现代企业加速器(ModernEnterprise Accelerator,简称MEA)是一个专门为支持快速成长企业而设计和运作的完整网络。作为集中、有效的资源整合工具,现代企业加速器将尽可能多的资源整合到MEA及快速成长企业周围,建立通往政府、产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的广泛渠道和接口,组织和搭建现代企业加速器创新网络。这种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使企业能够具备单纯依靠自身能力所无法达到的资源优势。双方的良性互动也使现代企业加速器进一步提升了对政府资源、企业资源、中介服务资源等一系列资源的整合能力,实现双方螺旋式发展和共赢。


“加速器”是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突破口,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优势高科技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壮大。相对于“孵化器”而言,企业加速器更着重于加强对成长期企业的支持;相对于“产业化园区”而言,企业加速器更注重于灵活的经营性空间资产与专业化服务的提供。对于任何一个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的高新区必须具备从创业项目到孵化服务,再到加速器进行催化,进而进入园区进行产业化发展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

高新区要将企业加速器提升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其建设要注意产业定位、空间业态确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管理团队建设与政策支持五大问题:

1、产业定位上要聚焦

企业加速器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不仅要先定位后运作,而且要实现产业的聚焦。之所以先定位,是由于其是加速器运营成败的关键,决定了产品业态、平台建设等诸多关键问题;实现产业聚焦,达到有限资源的聚焦于有限的产业,并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加速器产业定位要实现两个匹配,一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相匹配,二是与区域内孵化器的主导产业相匹配。企业加速器在承接孵化器内高成长企业的同时,更要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好“产业集群”储备,实现孵化器、加速器与产业园区三者协调发展。

2、提供灵活的空间载体

企业加速器要为高成长企业提供合适业态的发展空间,做到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原有孵化器2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无法满足“瞪羚”企业的成长需求,其需要一个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需要标准化、通用型和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物理空间。作为孵化器的延伸和发展的MEA,除了提供用于生产厂房外,还提供后续的研发用房、集中仓储和后勤服务。企业加速器主要产品业态有用于商务办公的创业大厦、可灵活分割的标准化厂房、服务于企业的集中仓储以及更大规模研发中试的科研基地等。

3、多模式营造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快速成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需求将会更加复杂化,例如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的研发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网络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展会服务、财务法律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和个性化的要求。

企业加速要整合社会资源,构造多模式的服务体系。如技术平台打造,可以由MEA自行购建实验室或检测室,或可以利用周边的大学资源形成联盟,利用其闲置的设备,或与内部的大企业平台与中小企业形成联盟;人力、财务、商务与信息等服务,可由MEA内部提供或与外部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共同服务于高成长企业。

4、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

企业加速器要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其不可能具备全部的企业服务能力,但一定要拥有整合各种服务资源的能力。必须了解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机构在哪里,如要掌握产业内各个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情况,大学教授与实验室科研课题及进展情况,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领域与投资风格情况,以及具有各类专业服务公司的服务特长情况等,并且与行业内龙头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掌握行业的国家与地方政策。

5、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发展企业加速器有助于区域创新氛围的培养与产业集群的打造,使其所提供的服务平台有公益产品的色彩,而用行政手段开发准公共产品具有低效特点,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资源创办科技企业加速器。如北京海淀区出台政策对加速器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贷款给予最高50%的贷款贴息,并按照实际出租面积给予加速器每天每平方米0.5元的补贴,给予加速器不超过其自身年度平台投入经费20%的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案例借鉴※

中关村永丰企业加速器


中关村云集18000多家企业,其中“瞪羚企业”就超过2000家,每年以100多家的速度递增。这批快速成长“瞪羚企业”发展壮大后,虽然不能跨入大企业的范畴,但对于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等要求迅速提升,孵化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此,永丰产业基地创造性地建设了MEA现代企业加速器项目,专门服务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创新成果的快速成长型中小高科技企业。

一、空间产品业态


永丰MEA为企业提供定制的、高性价比的、租售灵活的产品。根据永丰基地的总体规划,其现代企业加速器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四类具有差异性的产品。

——电子类厂房:广泛适用于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中试和生产,规划建筑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

——新材料创业大厦:专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的办公、研发、中试、检测、信息交流的发展空间,提供专业的服务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筑面积约为8.2万平方米;

——新技术成果转移中心-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中试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物理空间,规划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面向生产型企业,为其提供布局灵活的大空间和低成本的物业需求;

——新材料成果转移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空间和综合产业服务平台,实现成长型企业独立与共享的双重理想,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

二、服务框架

永丰加速器的服务构成了独特的“三个保障、四大平台、五类服务”的“三四五”服务框架。其中“三个保障”是指开放的、可快速拓展的空间;优质的、高增值的配套办公和生活设施服务;优惠的、远瞻性的政策服务;四大平台是指专业化研发平台、规模化融资平台、开拓型市场网络平台与高端HR(人力资源)平台;六类服务是指全方位商务服务;开拓性展会服务;深层次财务法律服务;合作型咨询服务;定制的、互动的信息服务。

三、进入机制

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准入企业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潜力企业,这类企业刚刚从孵化器毕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第二类是快速成长企业,这类企业的标准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计划”和中关村快速企业标准结合,主要吸引的对象是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到5亿元的企业;具有上市潜力或者是有上市需求、多项发明专利、发展非常好的企业进入到永丰产业基地,加速器会给予其相应的优惠政策。

四、退出机制

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的退出机制分为积极退出和消极退出两种形式。积极推出是指为入驻中关村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满5年以上且在专利数量、利润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达到一定指标以上的,并有拓展需求的或虽未满5年,但其快速发展对物理空间和其他发展条件提出更高要求的企业,提供更大规模的产业用地,并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争取政府继续给予支持。消极退出是指,对于租赁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物理空间的企业,达到消极退出条件后不再续签合同,或物理空间可暂不变动,但不再享受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相关独有的优惠政策;对于购买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物理空间的企业,不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若企业因经营出现问题退出,将协助其寻找融资、转让、合作方,实现退出。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