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运营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一时间,乡村振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小城镇战略、特色小镇到田园综合体,乡村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当前,随着信息化深度发展和新一代科技革命呼之欲出,以服务业、消费和高科技为主的新兴经济浪潮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从乡村振兴来看文创产业、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农业服务业、农业金融、农业互联网等等,新经济形态和产业升级将促使乡村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尤其是农村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商业、社会、生活、资源等的对接扁平化,将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乡村发展的原有桎梏,融入新兴经济浪潮或许就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转机。


一、文化再造,展现乡村文创的魅力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让乡村回归乡村”,首要任务是“乡土文化的再造”。曾有学者指出“当代乡村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且解决乏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乡村生活意义的被消解和乡土文化价值的被抽空”,由此可知,再造乡村文化,成为解决乡村社会问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

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中国的乡村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乡村文化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浪潮中逐步没落,又在这一浪潮中顽强发展,乡村文创成为乡村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力量。乡村文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关注现代人的田园梦想和生活需求,将乡村文化的精粹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台湾地区的乡村文化闻名于世,可谓这方面的典范。台湾地区的乡镇各具风情,食、宿、购、等方面发展出多样化的体验项目,比如“桃米”生态村结合了生态旅游、生态解说、民宿、餐饮、工艺等产业活动,成为台湾热门的生态景点

现在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都对文化再造给予了足够重视,对文化IP的挖掘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还有一些怀揣田园梦想的实业企业、文化企业和设计师走进乡村,在文化上、空间上、建筑上参与乡村再造。民宿、农庄农家大院、社戏舞台、露天影院等,保留历史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乡土新理念,植入新功能,从而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功能需求。这样的例子有莫干山庾村1932无锡阳山田园东方、芜湖的香枫农庄沂南县的朱家林村等。

文化再造,需要的是持续性的运营和培育。打造文化IP,就是要为乡村发展注入灵魂,忌讳浮于表面,成为一种无关紧要的摆设。乡村文创,可以深挖一两种文化元素,延伸到道路、广场、建筑、节庆、生活等乡村的多个方面。乡村文创,需要匠人精神,就像吴晓波先生所关注的“新工匠精神”,“专心做好一件事”,能让年轻一代满怀热情地拥抱与实践,形成新的乡村创客文化,带动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也能带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产业升级,构建乡村增长的动力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的一村一品、田园景观、优美环境越来越变成稀缺资源。乡村依托这些优势,应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变“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走出一条与城市不同的绿色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出路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促进农产业结构调整;其次,通过农业规模化、科技化改造升级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粗放型”为“集约型”;最终,积极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乡村“第六产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实现农村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将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乡村“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但是,田园综合体的尺度还是太大了,乡村的产业升级最终靠具体的产业运营,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农产业地产项目我们结合大农业的不同业态和市场发展,总结提出四种农产业地产类型,可以作为乡村产业升级的引擎项目。

1、生产业态——农业工厂  

农业工厂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型农场设施农业生产,主要形式有立体农业无土农业工厂化养殖、光伏农业、循环农业等。农业工厂模式的关键点是:土地集合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土地集合是通过土地银行或者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智慧农业是通过农业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管理;订单农业是通过定向供应和稳定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分销

光伏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形式,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发展光伏农业示范园,以薄膜太阳能设施农业一体化并网发电站为核心,整合薄膜太阳能发电,农业光电子工程应用推广,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加工和综合利用,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交流推广,人才培训、观光农业、农产品物流等功能。

 2、流通业态——农业流通枢纽港  

近年来,农业流通领域的变化非常大,以前层层分销的体系正在被变革。在农业流通领域,除了传统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资市场、农机装备市场等,各种农产品O2O连锁经营模式倍受关注通过合同契约与农户、农民大户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构筑稳定的经济关系,可以为农户提供一条龙的研产销服务。

结合农业流通业态的变化,我们在乡村发展中提出了农业流通枢纽港模式,形成“农业枢纽港+实体连锁+线上服务”,为入驻商户开拓市场。首先,入驻的农产品批发商可以通过枢纽港电商平台完成销售,也可通过实体店面完成销售。其次,枢纽港打造冷链物流中心,由于实行实体连锁模式,在各个枢纽港之间配送过程中,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最后,枢纽港连锁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产品交易环节,还可为农产品来源、运输和配送提供可查验的溯源体系,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3、服务业态——休闲农业地产  

从休闲农业地产的角度看,主要可以发展五大功能一是借助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基地,如婺源借助当地油菜花资源;二是发展主题展览、少儿教育和旅客农业知识科普等科普教育基地;三是发展乡村民俗表演中心,集合当地特色民俗活动及表演;四是集合当地特色服饰、特色农产品等打造特色商业街;五是发展开心农场、休闲农庄、民宿等,吸引城市里的各类休闲度假人群。

休闲农业地产是农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田园综合体项目探讨的重点,结合地域、资源、文化和产业等的不同, 各类休闲农业地产可谓百花齐放。休闲农业地产最核心的主题是“回归”,让城市人回归田园生活,归山、归水、归林、归隐、归生活。

4、创新农业——农业硅谷  

农业硅谷模式就是构建农业服务生态圈农业技术研究、农业技术交易、农业金融、农业咨询、农业会展和农业培训等业态整合起来目前的农业服务业比较分散,具有区位交通优势的乡村可以布局农业硅谷项目,农业服务业的集聚打造乡村振兴的亮点。农业服务业集聚带来的人口、资本、技术的集聚,必然引起商业、商务、居住的规模化发展

可以发展的业态主要包括以下六类一是农业研发总部基地,引入国内外知名农业研发机构,重点在农业技术方面,如土壤分析、物联网、种子研发、大数据分析农业产量等领域;二是农业会展中心,用于举办农业展销会,如农业智能设备和机械等;同时也可用于举办农业高峰论坛等;三是农业孵化器,不仅为小企业提供联合办公的物业,也提供研发所需要的产业配套设备和联合实验室等;四是农业技术交易中心,进行农业技术交易、技术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五是农业金融,主要为农业技术并购和产业投资服务;六是农业培训中心,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也为职业农民、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中介人员提供培训。


三、资本植入,激发乡村金融的活力

无论是文化再造,还是产业升级,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于多数乡村而言,仅仅依靠有限的农业资本自我积累和循环,根本无法实现乡村振兴。由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实现了“新田园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产业经营与地产运营相结合,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

乡村振兴,现在似乎是不愁资金问题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筑、园林绿化企业,还有新兴科技公司,都在广大的农村寻觅新的商机。针对目前的“资本下乡”热潮,地方政府有两方面需要警惕,一是只想从财政补贴、住宅开发、工程利润中捞一把的,没有实质性产业导入或不参与产业运营的;一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侵犯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的。

2018一号文件《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已明确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的探索,确保各个利益相关方能够合作共赢。乡村振兴,既要引导多元资本植入,又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才能保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本植入的过程中,资源的包装和评估很重要,需要进行创新性的策划包装,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实现最大的价值主要可以包装的资源包括:一是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的经营权;二是集体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三是民俗文化、非遗技术、工匠技艺、知识产权等软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进行价值评估、折价入股,经过包装才能吸引资本方的关注,入股到乡村的经营主体中才能享受股权分红。

另一方面,对乡村的各种资金整合利用很重要,包括各种政策资金、农民自由资金以及市场化投资资金,建设资金的蓄水池,尽量减少行政化干预,形成公开的市场化合作机制,如乡村创客孵化器、农产业投资基金、乡村创客路演平台等,让好资源好项目与懂经营的企业配对,让更多的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倾斜,发挥更大的价值。



四、平台打造,构筑乡村发展的合力

近年来,“互联网+”大潮迅速席卷各行各业,正深刻影响甚至颠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乡村互联网发展也是非常迅猛,截止2017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4823亿元,同比增长36.6%互联网+农产品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据估计农产品互联网市场大约有10万亿规模

农村电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工业品的下行、农产品的上行以及农村金融。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业电商平台发展如火如荼,互联网的巨头们如阿里、京东,也开始加速农村电商的布局。相信,政府和市场的双管齐下必将给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全方位变革,让乡村振兴“e触即发”。

目前,互联网已经渗入农业生产、流通、金融和服务等的各个环节,围绕着智慧农业、农业服务、农村电商、农业金融四大方向持续渗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农业互联网平台模式,以数字化技术助推农业产业链升级,逐步形成“农业互联网生态圈”。智慧农业的切入点是农业电子商务,着力点是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突破点是农业大数据,落脚点是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2017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划引导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推动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的创业创新。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数字经济潜力,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我们建议,在乡村振兴中一定要重视农业互联网的建设,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好农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农业互联网平台将乡村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还可以对接农产品电商、农特微商、农村O2O服务平台、农资集中采购平台、农机融资租赁平台、农村旅游体验平台等,不断融通产业链的物质、资金和信息流,实现共生、共赢和互利的智慧型乡村建设。


小结: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运营,地方政府要积极拥抱新兴经济浪潮,利用新兴经济浪潮为乡村振兴赋能,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四个突破:打下文化的根基,培育乡村文创产业;插上金融和互联网的翅膀,构建乡村金融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乡村增长的新动能,实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导入和培育。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