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铁新城规划案例

发布作者:东滩产研院 浏览次数:
引言:高铁站片区的发展,类似于TOD模式,称之为ROD模式,是以高铁及其关联交通枢纽带动的城市高密度开发模式。高铁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带动的TOD模式,其规划范围和开发尺度经常是一个城市新区的能级。

  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升级,在新的交通换乘方式与空间组织理念下,高铁站及其周边地区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整合交通服务、商业、商务、文娱、会展、现代服务等的城市新型功能区。2018年发布的《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发展定位等,甄选出发展基础条件优越、城市特色鲜明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经济正在从“以规模与体量论英雄”到“以特色与质量定角色”转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和以高铁为代表的快速交通,正在改变着长三角的经济版图和城市体系。特别在高铁网络和高铁新城的建设推动下,长三角城市群“大都市中心区+功能节点城市”的空间形态正在形成。大都市区的高铁新城定位为城市副中心,承载着国际性或区域性的金融、商务、文化、科创、贸易等功能,城市郊区新城、县级功能节点城市则主要承载着不断下沉的特色产业功能。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长三角6个高铁新城规划案例,包括上海虹桥商务区、苏州相城高铁新城、无锡锡东高铁新城、蚌埠高铁新城、嘉兴嘉善高铁新城和杭州建德高铁新城,结合这6个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情况,来探讨一下高铁新城对城市乃至城市群发展的影响,以及高铁新城的定位问题。


一、上海虹桥商务区——引领长三角发展的国际开放枢纽

  上海虹桥商务区规划总面积8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4.7平方公里,主功能区面积26.3平方公里,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建设引领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开放枢纽。

  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重点塑造面向国际、服务长三角的商务区和交通枢纽,机场片区主要以机场功能为主,西虹桥在会展功能基础上拓展贸易和消费功能,南虹桥体现公共服务创新示范功能,北虹桥营造创新产业特色功能,东虹桥发展航空创新服务。
  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发阶段:分近中远三期滚动开发,按规划设置的产业功能引导逐片建设发展。第一阶段,2010—2015年,发展初期,以核心区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通过做形态、做气势,打造商务区雏形。第二阶段,2015—2020年,发展加速期,以主功能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形成产业特色和产业竞争力。第三阶段,2020—2030年,逐渐成熟期,商务区的商务功能逐步完善、提升,并对周边地区形成强烈的带动效应,实现与新城的联动发展,最终建成独具特色的综合商务区。

  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核心区综合开发,包括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基建配套建设、“虹桥绿谷”等物业项目建设、实施虹桥枢纽运营和商务区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运营。申虹投资采取的主要开发策略包括:

营销推广政府规划预期:商务区规划期约4年,规划期间先后三次进行方案征集宣传、比选工作,推广政府预期;

通过战略引擎项目带动价值:建设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带动商务、酒店、办公乃至住宅产业的发展,为片区商贸企业搭建平台;

科学规划土地出让时序:按照地块的成熟度进行地块划分,分期出让,先期出让核心区一期地块,后出让南地块、北地块土地。

引入知名地产商:核心区一期地块出让中招引万科、瑞安、丽宝、万通等炒热地块,完善配套提升价值。


二、苏州高铁新城——打造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

  苏州高铁新城缘起于相城区后发崛起和苏州城市北扩战略,依托通苏嘉甬高铁与京沪高铁、苏湖城际与苏锡常城际于苏州北站交汇形成“双十字”枢纽契机,以建设国家级高铁枢纽和长三角核心区域城际铁路网枢纽为定位,深化与上海虹桥枢纽的战略合作,探索打造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

  苏州高铁新城核心区面积28.9km²,定位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生态新空间,以创意文化(数字出版)、商务商贸、科研教育为主导,打造区域服务总部基地、高端非银创新金融服务中心、枢纽型商业旅游服务中心、数据科技研发培训基地、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创智文化交流中心。

  远景纳入阳澄生态新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构建苏州市域综合功能主核和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智慧商贸创新社区、阳澄国际科教社区、生态医疗康养社区、国际旅游度假社区。

  苏州高铁新城主要划分为南片区、中片区、东片区和北片区。南片区9.43平方公里,打造以商务办公、生态居住、文化产业三大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商务区。中片区10平方公里,打造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无人驾驶、先进材料产业。东片区4.64平方公里,集生态居住、文化创意产业和综合保税功能于一体。北片区主要为生态居住功能。

  从产业项目看,主要有服务贸易创新园、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医疗健康中心等。

服务贸易创新园:以全球服务贸易为范畴,跨界合作为方式,以创新一站式贸易服务为过程,提升国际商业发展为目标,打造立足长三角地区、对接全球的贸易服务平台。

 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依托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与上海高校院所高频次开展产学研活动,鼓励上海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二次开发和成果转化,打通从“科学”到“技术”和从“技术”到“产业”两大环节,构建两地之间从研发实验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
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影视、会展、电竞、游戏、创意设计为主,影视产业园以数字影棚、动画电影及番剧制作、电影后期制作、专业人才培训及生活配套等为主。

国际医疗健康中心: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建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加强与上海医学技术协同创新和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共建长三角国际医疗健康示范区。


三、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拉开无锡东部开发大幕

  2009年3月,以京沪高铁锡山站建设为契机,锡东新城启动规划建设,拉开了无锡东部开发建设的大幕。锡东新城商务区规划面积44.0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2万。
  无锡锡东高铁新城定位“三中心、一枢纽”(无锡城市副中心、锡山行政文化商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和苏南区域客运枢纽),打造锡沪宁产业协作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引领区。

  锡东高铁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包括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商贸、创新创业、电商物流、休闲旅游等,目前主要功能业态发展态势良好。下面整理了几个重点产业的一些入驻项目和企业情况。

总部经济:锡东创融大厦、红豆财富广场、宇泰华辰大厦、百和商务广场、映月天地广场等。

创新创业:南山车联网小镇、海尔创智谷、锡东创谷、网新科技创新园、湖畔科技园等。

生命科学:臻和医疗、声亚医疗、元码基因、伯科生物等。

电商物流:跨境电商产业园、宇培电商产业园、先锋国际汽车广场等。

休闲旅游:翠屏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巧克力乐园等。


四、蚌埠高铁新城——科教引领打造城市中央创新区

  蚌埠南站于2011年6月随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而正式投入运营。蚌埠高铁新城总面积41平方公里,核心区9.8平方公里,定位为蚌埠“两个中心”战略实现的承载区、蚌淮(凤)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引领区、中高端现代服务业与事业配套的聚集区、科教、创新与创业汇集的新高地。

  2020年,蚌埠高铁新城板块升级为蚌埠中央创新区,将按照“科创城东”发展定位,加快高铁工贸园、玻璃小镇,高铁科创新城“一园一镇一城”融合发展,努力将高铁中央创新区打造为城东标杆、科创中心、人才高地、高端教育中心、服务皖北的医疗中心、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高水平的总部经济基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服务集聚地。

  蚌埠高铁新城以蚌埠南站为核心,站西空间以优化为主,站东空间以新建为主。站西规划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打造蚌埠创智活力街区,构建开放型、创新型的科教新城。站东地区主要以新建为主,打造城市标志性门户以及城市活力空间构建山水视廊与活动廊道;集聚中高端服务业与公共配套、服务区域;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形成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五、嘉兴嘉善高铁新城——融入区域高新技术创新链

  2013年4月26日,嘉善县人民政府与华夏幸福签订合作协议,采用“综合PPP”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由华夏幸福投资,为整个区域提供研究定位、规划设计、土地整理投资、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城市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嘉善高铁新城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定位为城市发展新中心、产业创新主平台,着力打造西上海创智服务新高地、长三角影视文创示范区、沪嘉杭科创走廊枢纽城、大湾区商贸服务产业港。按照“一带、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格局,重点打造生命医疗大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商贸服务、影视传媒四大产业集群。

  嘉善高铁新城积极加强与上海的协同发展,以上海人才创业园为抓手,以承接上海人才资源转移,搭建人才项目“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嘉善”“起步在上海、发展在嘉善”的快速通道,快速推进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到嘉善县域,对接各类发展资源。让企业从初创、加速、中试到产业化,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

  截至2019年12月底,嘉善高铁新城已累计签约企业250家,累计营收超35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引进北京驭势科技、上海测迅汽车、苏州凌创瑞地测控等产业链优势企业;生命健康产业园借势上海、杭州优质高校、医院资源,引进普莱晟医疗科技、达普生物、药苑生物、艾吉泰康等企业;影视综艺产业园引进阿里文娱综艺基地等项目。


六、杭州建德高铁新区——以旅游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建德高铁新区以杨村桥(建德东站)为核心,规划总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以建德独特自然山水人文为底蕴,以浙西交通枢纽为契机,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科技创新、农业创意产业,构建田园城市示范区、产业转型示范区、枢纽门户示范区。

建德高铁新区重点打造“一核三区”:

“一核”指生态康养旅游综合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核心区、钱塘江上游国际休闲旅游康养基地,发展主题游乐、康养度假、酒店会议、运动休闲等主导功能。

“三区”包括科技创智片区15平方公里,规划定位是城市新中心、科技创智孵化平台、生态高端住区;高铁门户片区8.5平方公里,规划定位是综合交通枢纽、商旅综合服务、城市形象门户;高新产业片区40平方公里,以现有产业为主导,以延伸下游产业链为重点,打造以高端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小结

  结合以上高铁新城案例可以看出,高铁新城已经成为助推城市产业升级、重构城市群格局的重要载体,前三个案例引领了城市的一方发展,后两个案例也形成了特色的功能节点。从高铁新城规划来看,主要可以承载四类城市功能:生活功能、商贸功能、产业功能和文旅功能,具体如何定位和发展,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包括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距离,是否处于大都市圈辐射区内,两者功能定位是否互补等。

在高速铁路网上的地位:是否在高铁网络交织的节点城市,还是一条高铁线路的过路站点,带来的人流及价值差别非常大。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包括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对高端居住、文旅功能和商务功能影响较大。

原有产业基础和资源:借助高铁节点的优势,挖掘原有产业集群的功能需求,延伸发展相关会展商贸、科研教育、创新创业等功能。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