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模型及其在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发布作者:东滩产研院 浏览次数: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产业分析框架。

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应用指南】

运用SCP分析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形势的变化,并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的时候,运用SCP模型,先找出来自产业外部的冲击因素,如新技术、新法规等,然后深入的评价这些因素对产业内部的企业、产业结构、利润等的影响。进一步模拟出这些影响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景,预测在每一种情景下,产业内部的结构、企业行为、利润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只有这样,把握的产业发展趋势才是深刻的。

【应用延伸】

在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研究中,东滩顾问对经典SCP范式进行了延伸应用。S(结构)主要指发展条件和战略背景;C(行为)主要指发展策略和制度安排;P(业绩)则主要指发展现状或发展目标。所谓规划研究,其实就是研究现在时点上的S0(发展条件和战略背景)、C0(发展策略和制度安排)、P0(发展现状);确立未来时点上的P1(发展目标),并明确通过S1(结构调整)和/或C1(策略和制度调整)来实现P0向P1的演进。三者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存在三种可能):

1、结构、策略和制度安排都进行调整: S0、C0、P0→S1、C1、P1

2、结构不调整,策略和制度安排调整: S0、C0、P0→S0、C1、P1

3、结构调整,策略和制度安排不调整: S0、C0、P0→S1、C0、P1

SCP研究框架确定了规划研究涉及的四个主要内容和四个主要结论。四个主要内容分别为:发展条件(S0)、发展现状(P0)、制度安排(C0)、战略背景(S0);四个主要结论分别为:发展战略定位(定发展远景P1)、产业发展战略(C1)、战略目标(P1),战略措施(S1和/或C1)。

在具体分析中,发展条件重点分析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人居环境、科研资源、发展空间、竞争态势等六个方面;发展现状重点分析经济总量、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产业平台、产业发展、企业聚集、创业创新、人才聚集等八个方面;制度安排重点分析体制(政府机构之间的权责利安排)、机制(管委会内部的运作机制)、政策(面向企业的地方性体例)、行政管理(规范政府相关部门的条例)、服务(招商、运营扶持方面的措施)等五个方面。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